广东金融新高区:粤港澳大区高质量发展标杆如何炼成?

  • 来源:新财富
  • 关键字:广东,金融,粤港澳
  • 发布时间:2022-11-23 15:46

  15年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授牌成立广东金融高新区,其成为广东建设 “金融强省”的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

  15 年后,16 栋纳税超亿元的写字楼在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内错落有致,广东金融高新区成为高端制造名城佛山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用15 年时间,从一片鱼塘洼地起步,广东金融高新区成功打造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和“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品牌。其成长不仅体现了金融与实体产业的互相成就,为佛山市和南海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区域金融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之下,广东金融高新区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脱颖而出,又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引擎”如何为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

  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在千灯湖畔,向我们娓娓道来。

  从“金融后台”到“双轨并进”

  岭南深秋,佛山繁花似锦,异木棉竞相绽放。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内,一座座大厦沿着千灯湖畔错落有致。南国街景与都市高楼交相辉映,划出珠江西岸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而在2007年7月,广东金融高新区被授牌成立之时,其选址所在的千灯湖不过是一片刚起步的城市洼地,与如今“高大上”的现代都市形象大相径庭。

  当时,佛山虽以制造业见长,但金融基础薄弱,广东金融高新区的起步颇有些艰难。尤其是,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外部冲击叠加区域内部竞争,其招商引资一度承压。

  压力之下,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愈发积极进取,这一局面迅速打破。 2009年,便引入法国凯捷等11个项目落户。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 3家港资银行于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在金融高新区设立全国首批外资银行的同城异地支行,更改写了佛山市长期无外资银行进驻的局面。

  2011年,中国人保南方信息中心正式启用,集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培训中心、电子商务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等功能于一体,为中国人保提供产品研发、数据灾备、电话销售、客户服务等服务,现有24个省市的数据聚集于此。2014年,广发金融中心正式启用,作为集广发银行总行信息中心、运营中心、培训中心、呼叫中心、信用卡中心、安全监控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后台服务中心,其在同业中规模体量和业务能力都相对领先,满足自身需求同时还对外提供数据存储等外包服务。在这里,每天有超过1万名的员工在从事数据处理、客户服务、安全监控、信用卡等业务。

  数据显示,广东金融高新区内进驻的项目数量从2016 年的310 个增加至目前的超过1500个,累计投资规模从2016 年598 亿元增加至目前的超过2400亿元。

  从2007 年起步,到2018 年投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广东金融高新区实现首个千亿投资规模用时11年,而实现第二个千亿投资规模,用时不到 3年。

  据乔吉飞介绍,“广东金融高新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国际金融后台基地”。

  2017年,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启动建设,并于2019年开园,未来将打造成为创投机构更集聚、创投氛围更突出、创投业务更活跃的特色基金小镇和创投人宜居宜业的家园。开园3 年多,小镇诞生了首家上市企业,先后斩获“中国特色小镇50强”、“热门基金小镇TOP10”等十余项荣誉。2022 年7月,位于小镇内的佛山市红土创新创业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广东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试点资格,获批额度4885万美元。这是佛山首个、也是广东省内(除广州、深圳、珠海及粤澳深度合作区外)首个获得试点资格的基金管理企业。

  自2018年起,南海区以“区块链” 技术为切入点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应用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出台一份产业扶持政策、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基地、搭建一个产业孵化中心、成立一个金融科技研究院、引导设立一批产业基金、引进一批“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推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成果转化和应用,为南海区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吸引了超100家金融科技创新企业进驻,涵盖智能零售、安全信息检测、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应用场景。广东金融高新区被列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项目,“区块链 +”金融科技产业孵化中心位列《2020 中国区块链产业15强名录》。

  截至2022 年9 月底,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累计吸引1526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规模超 2499亿元,荟聚金融、科技人才超过6 万名。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南海区已集聚起银行、保险、证券、期货、金融租赁、公募基金、小额贷款、典当、担保、私募创投、融资租赁、金融科技、服务外包等金融及类金融业态,拥有南海农商银行、海晟金融租赁、中科沃土基金、佛山金控期货、新华村镇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5家,工商银行、广发银行、汇丰银行、中国人保、友邦保险、太平洋保险、毕马威、凯捷、怡和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后台及服务外包企业31家,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募基金、金融租赁等传统及非银金融机构97家,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7+4类金融机构83家,基金类机构1302家。

  历经15年的建设发展,广东金融高新区从最初的“金融后台”到“金融后台+产业金融”双定位发展,已集聚起各种金融及类金融业态,在国内金融市场站稳了脚跟。

  “越来越多的进驻项目承接起全球业务,使广东金融高新区在新冠疫情下成为‘不停工的国际金融后台’,也使佛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亚太地区金融服务链条上的重要极点。”乔吉飞表示。

  紧扣比较优势,前瞻精准布局

  佛山东倚广州,毗邻深圳和港澳,其虽有临近广深港澳的地利,但也直面一线城市的正面竞争。佛山金融业要在其中谋得一席之地,广东金融高新区注定要走错位竞争之路。

  “作为地级市,佛山要吸引持牌金融机构进驻难度很大。”乔吉飞回顾说。不过,经过深入调研,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随即发现,“先将一线城市、金融业发达城市并不重视的金融后台产业发展起来,佛山有明显的地缘和成本优势”。

  本世纪初期,后台业务和核心业务相分离,是金融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通行做法。乔吉飞表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成功起步,在于抓住了当时金融前后台业务分离的大趋势,定位发展国际金融后台基地。

  由于精准把握了当时金融产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佛山与周边城市的错位竞争格局也自此形成。

  通过承接广州、香港乃至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后台和服务外包机构,广东金融高新区吸引了包括友邦保险、汇丰银行、中国人保、广发银行等大批金融巨头。借此模式,其发展一发不可收,2018 年,投资规模首次突破 1000亿元。

  2019 年2 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建设国际金融枢纽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为广东金融高新区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以商贸、香港以金融、深圳以科技成果转化见长,各大城市各擅胜场。

  “近年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均拥有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对广东金融高新区招商引资及企业培育带来不少冲击和影响。”乔吉飞坦言。在新的区域竞争格局下,佛山金融业要再上台阶,势必要紧扣其比较优势。

  “实体经济是所有金融产业的基石,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应围绕实体经济转。佛山有非常扎实的实体产业,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所在。”

  乔吉飞表示,改革开放初期,佛山以发达的乡镇企业闻名全国。现如今,佛山是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实体经济以民营企业为主。南海区也以制造业为主、民营经济为主,市场经济充满活力。自2014年以来,南海区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2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6名。

  “南海区的产业链配套非常完善,这是另一个比较优势。”以汽车行业为例,一汽大众佛山南海华南制造基地于2009年落户在南海区狮山镇,实现了佛山人的“整车梦”。如今的南海已经有100多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00 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从模具设计到整车生产,基本上在南海区内就可以完成,产业链内的上市公司有许多家,”乔吉飞补充道,“3 年前,南海区就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配套、氢能源方面做了布局。”

  依托当地实体经济的优势,广东金融高新区近年对于法人金融机构、持牌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日渐彰显。

  2020 年,中科沃土基金正式落户,成为区内引入的首家公募基金,佛山突破性地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落户的地级市。

  同年7月,广东金融高新区引入的中国工商银行集约运营中心等11 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投资总额近 100 亿元,涵盖银行、期货、基金、服务外包等前后台高端服务业态,已不再局限于后台服务。

  “没有前期的提前布局,待到其他区域发展起来了,再去竞争是很艰难的。”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成功跨越,与政府的精准定位密不可分,乔吉飞指出。

  从早前的“金融后台”,扩展至 “产业金融”,近年又加强与资本市场的链接,以及在数字金融领域布局,广东金融高新区一系列的战略布局都颇有前瞻性。

  多举措打通实体与金融的通道

  作为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分管南海区金融工作,“专家型官员”是他留给外界的印象。他曾多年兼任南海区金融办主任,在2012年履职佛山之前,在广东证券监管系统历练了10多年。

  长期扎根金融领域,乔吉飞深谙这一行业的本质。“服务实体经济是现代金融业的本质要求”,他指出,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始终围绕实体经济做文章,是广东金融高新区成功的另一关键所在。

  乔吉飞介绍,佛山市近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创新资源加速在南海区集聚。

  他举例称,南海区近年积极与知名大院大所开展合作,建设了季华实验室、佛山仙湖实验室、中科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24个高端创新平台,全职院士引进实现零突破;拥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90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重磅推出“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大手笔大投入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达56人,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总量达43.15万人。

  围绕科技创新资源,南海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比如“揭榜挂帅”“投贷联动”,打通科技与资本的通道,推动科研人员成果产学研转化,力争形成科创“叠加效应”。

  公开数据显示,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0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14家。

  显然,伴随佛山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而单一的金融供给已难以满足其配套需求。乔吉飞表示,南海区 “摸着石头过河”,为支持科创型的企业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索,包括投贷联动、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建设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等等。

  针对目前区内投融资对接以个案撮合的“零售”模式为主,未形成平台化、制度化、常态化、流程化对接撮合的“批发”模式现状,南海区积极搭建广东金融高新区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平台,以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为原则,通过应用综合测评体系,依托大数据对区域科创平台内的科创项目、新兴科创企业按照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画像分级,标识其金融发展需求,协助项目和企业系统对接以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为核心的区域资本市场,加速投资匹配。通过实施投贷联动,导入各类优质产业服务资源,辅以政府政策系统扶持,精准对接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集群和科创企业,推动科创项目加速孵化、发展成长。2022年4月出台的《佛山市南海区支持企业投贷联动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尝试利用 “股权+债权”结合的新型资金供给方式,把优质股权投资基金对南海区企业的投资行为,转化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信用资产,更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目前,安齿生物获得南海农商银行债权融资1.84 亿元以及中科招商集团的股权投资约1亿元;精铟海工获得浦发银行佛山分行提供的债权融资8000万元以及猎投基金股权投资近6000万元。

  2015 年,南海区设立规模10 亿元的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有效帮助企业破解转贷、续贷难题,通常3-4 天内可以完成续贷,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能有效维护企业的信贷稳定。目前融资专项资金累计完成转贷金额672.79亿元,资金的政策扶持效应正加速显现,专项资金的“过桥”与纾困作用明显。

  2016 年,南海区设立总规模20 亿元的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协同发力,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区别于普惠性补贴政策“撒网式”无偿支持方式,南海区以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方式,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精准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南海区重点发展的“两高四新”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质企业的投资,在促进产业升级、补齐产业短板、加快产业聚集等方面发挥重要导向作用,吸引了毅达资本、尚颀资本、宏源汇富、投控东海、美的资本、亚商资本等知名机构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引导基金已签署子基金已达29只,合计总规模达 74.53亿元,财政资金撬动近7倍社会资本参与。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引导基金子基金多轮投资后,公司年营业收入从5000万元增长至超2亿元,项目估值增长达8亿元,带动公司新增近8000万元的银行债权授信以及获得深投控、招商局资本、佛山金控等知名机构的大额投资;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估值从4.4 亿元增长至11.5 亿元,该公司的荧光导航内窥镜设备国产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并填补了国内高端医疗内窥镜行业空白。

  近年来,南海区还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比如,设立了50 亿元的产业提升基金,重点投资于新能源(氢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设立首期规模80亿元的半导体产业提升专项基金,以打造较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构建适合南海的产业生态集群。

  2019-2021年,佛山市常住人口分别为943.14万、951.88万、961.26万,连年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拿下2021 年广东21市常住人口增量的冠军宝座。

  乔吉飞介绍,“近年来,南海区净流入人口位居佛山各区之首,其中很大比例为科技、金融等人才”。这其中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南海区有4 个镇街与广州市接壤,界线总共达 96 公里。

  随着各项商业环境设施与交通配套的完善,实体产业和招商项目的壮大成熟,大批量的人才流入南海区,对周边的人才和商业形成明显的“虹吸效应”。

  “好种子,也需要好土壤”

  “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如果没有做好,比如与产业发展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政府服务跟不上,企业是成长不起来的,企业也不可能留下来。”乔吉飞直言,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成功得益于佛山、南海以及各镇街三级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重视。

  早在2013 年,佛山即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1+7+N”工作体系,为打造现代金融产业集聚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则进一步铺设了高效的金融服务网。

  2020年,佛山首次参加国家举办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获得“优秀” 等级。同年发布的《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报告显示,“营商环境热力之城Top50”中,佛山市位居第二,仅次于苏州。

  2021 年,佛山市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1号改革工程”。2022年 6月公布的《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佛山连续第3年上榜新一线城市,在“城市人活跃度”指标上排名新一线城市第9位。

  “企业如果将来能够上市,它就是一个细分行业的参天大树;如果说没有好的土壤环境,再好的种子都长不出这棵参天大树。”乔吉飞比喻道。

  “如果一个城市的上市公司都是外来人口打造的,一群外来打工者能干出来一家上市公司,这或许就证明这个城市的土壤是不错的。”截至 2022年上半年,南海区的市场主体突破54 万家,一共诞生了22 家上市公司,9家企业处于广东证监局辅导阶段,新三板挂牌企业44家,上市后备企业234家。

  2017年6月至今,佛山市和南海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政策、人才、税务等方面提供了“一揽子” 政策支持。

  2022年,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南海区政府牵头从“稳信贷、降成本、提补贴、促消费”等10个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海已有20家金融机构,推出了超过80 个金融产品助力企业纾困。

  8月10日,广东金融高新区在发展15周年基础上,吹响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号角:创建全省首个“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乔吉飞介绍,接下来,南海区委区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密围绕佛山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踔厉奋发,为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作出新的贡献。广东金融高新区也将继续加速金融产业要素集聚升级,力争3-10年内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元、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突破1万亿元、有色金属现货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元、广东省中小融资平台融资额突破1万亿元、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基金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五个1万亿”目标,着力打造成创新引领示范、金科产融合典范、应用发展规范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

  (CIS)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