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邀约的金句 念念不忘与新认知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观众邀约,念念不忘,新认知
  • 发布时间:2022-12-12 16:28

  学无止境 | 念念不忘观众邀约

  本人于2000年后入行, 在展览项目的经营管理实践中, 一直重视观众邀约业务, 而且是亲力亲为。记得2005年首次参加中国会展业的年会活动, 就是冲着活动中有知名公司牵头举办的观众邀约分论坛。但那家公司高管在论坛上的演讲避实就虚, 没有干货。对于我的当场提问, 讲者顾左右而言他, 令人大失所望。

  2013年在上海创办“中国会展集训营”, 首期培训主题是“展会专业观众邀约”。本人主持研讨, 也是6位讲师之一。其时, 参训业者虽不足50人, 但两天培训干货颇多, 学员反映很有收获。

  此后, 在培训咨询和教材编著中,本人对于展会观众邀约的问题念念不忘,凡悉良例, 必会探究;凡遇先进, 必会请教。

  2022年8月,“中国会展集训营” 创办线上研修班, 由本人主讲展览项目管理的系列课程(分为20节课)。研修班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展览项目管理》一书(张凡 张岚 编著)。观众邀约是其中第六章“营销管理” 的重点教学内容。

  新汇报 | 观众邀约再认知

  兹将近年来本人对于观众邀约的认知加以归纳, 一方面就教于同仁, 一方面为修订《展览项目管理》一书做些准备。

  01 做展会必须邀约观众

  无论专业展、消费展,还是政府展、商业展, 展会主办方做观众邀约, 天经地义, 不可或缺。

  不做观众邀约的主办方, 对不起参展商, 得罪衣食父母, 有悖于经贸展览行规, 也有违商业道德。

  02 主办方做观众邀约必须投入

  展会邀约观众, 主办方必须要有投入。投入包括人力、技术、资金三个方面。在展会成本中, 除展馆租金外, 邀约工作投入占比第二。根据案例, 以观众到达展会现场为标准, 专业展观众人均邀约成本为150-200元(新展更高),消费展观众人均邀约成本超过300元。

  03 观众流量的固流与引流

  展会的目标观众(即互联网所说的私域流量), 指参展商欢迎的买家及相关受众。管理上路的主办方, 定会建立观众数据库汇集私域流量(库中观众信息须精确到人, 而且要有画像——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入库信息来源等)。

  成熟的专业展, 其观众数据库的信息容量应5倍于展会现场登记观众的实际人数。在此基础上, 每届展会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和市场变化, 按5:1要求不断充实数据库的信息容量。

  消费展的观众群体一般难以固定(如参观家装展并有采购意向的市民, 当自家装修完成后, 就不再会参观家装展),故需持续引流即不断“拉新”。其维护观众数据库的价值大大低于专业展。

  由此可见, 对于观众流量问题, 专业展着重于稳固流量即“固流”;消费展则须每届依靠“拉新” 而“引流”。故此, 后者邀观投入高于前者。

  04 营销内容及其信息分发主要针对观众

  对于老项目而言, 展会的内容生产(集中于配套活动创意、自媒体报道),主要是为吸引观众。主办方为分发内容生产的信息所选择的媒体或媒介, 取决于观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同性质的展会(专业展与消费展或政府展与商业展)、不同主题的展会、不同辐射范围的展会(国际展、全国展、区域展或城市展), 所选择的媒体或媒介大有不同。

  05 自媒体内容生产的形式

  展会自媒体主要指主办方拥有的网络媒体, 一般由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构成。

  专业展自媒体的内容以图文形式为主, 旨在适应专业观众的专业性阅读需要。消费展自媒体的内容则可图文+视频形式, 甚至可以视频为主, 图文为辅。

  06 观众邀约工作的 “三化” 管理

  团队化、流程化和工具化, 是主办方管理观众邀约工作的基本方法。

  团队化, 指邀约工作需要配置专班,同时要明确业务主管。没有专人专班,以兼职方式, 肯定不行。

  流程化, 指邀约工作须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编制预算、细化程序、明确考核、把握进度, 以及与销售、营销内容生产业务部门的配合。

  工具化, 包括使用CRM系统、电话呼叫中心、维护数据库、线上导流、评估邀约效果等。

  推行“三化” 管理, 专业展的技术性高于消费展;消费展的繁杂程度超过专业展。

  07 人才支撑决定邀观工作成效

  在项目团队中, 邀观业务主管是核心人才, 价值远高于销售骨干。邀观业务主管需要熟悉展会主题所服务的行业, 需要理解展会发展趋势, 需要掌握邀观业务方法, 需要带领工作专班并辅导新人, 需要具有数据分析能力,需要具备沟通能力。目前, 独当一面的优秀邀观业务主管严重短缺, 人才难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