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治儿童偏瘫

  儿童偏瘫为儿科医学探讨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因先天性疾病或后天神经功能损伤而导致,具有较高致残率。儿童偏瘫治疗难度较大,康复周期较长,会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

  临床上,对儿童偏瘫进行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加强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干预来纠正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的目的。

  运动疗法作为康复学重要内容,针对偏瘫儿童的康复有重要作用。首先需对儿童偏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偏瘫发生原因、偏瘫位置、儿童肢体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并预后评估其偏瘫康复效果。然后依据小儿偏瘫情况,拟定针对性运动疗法。近年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类运动发育量表的应用,可客观评估偏瘫儿童整体发育水平,如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可通过对儿童视觉运动整合原始评分、抓握原始评分、精细运动发育状况等,评估整体发育水平,对儿童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明确运动方案。

  院内康复时,基于中西结合康复原理,针对偏瘫儿童可采用针对性推拿及作业疗法。推拿主要针对儿童偏瘫部位进行拿捏、拨伸等,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肌肉挛缩,有效避免废用性综合征。作业治疗可通过插木棒、拧螺丝、捏橡皮泥等方式,训练偏瘫儿童肢体与关节协调能力。同时结合儿童生活自理情况,可通过引导儿童用筷子、勺子、捡东西、穿线、排列等作业方式,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运动疗法首先从大关节运动开展,通过如起、卧、跑、跳等方式,有效提高偏瘫儿童肢体控制能力,可借助游戏方式,由儿童及其家属共同完成某一项动作, 增强儿童参与感;同时,增加儿童与家属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儿童神经、智商发育,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偏瘫儿童初始运动锻炼时,需规范儿童运动范围并加以辅助,可借助医疗器械等,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机体损伤,防止儿童跌倒。在儿童康复过程中,要求由康复师及其家属在旁陪同,有效预防康复风险事件发生。

  在粗大运动基础上,逐渐加强肢体协调性训练,主要采用前臂旋后练习,即在儿童身体外侧放置一物品,让儿童在不背身的情况下,用手背去触摸物体;或采用捏弹珠、木棒训练等方式,提高机体协调能力。针对儿童上肢,可通过举哑铃训练等,提高腕关节控制能力;针对儿童下肢,可通过负重训练,提高其肢体协调能力。

  家庭运动疗法时需注意,康复师要加强与儿童家属之间的沟通,告知儿童康复注意事项,以巩固院内治疗为目的。要求家属掌握偏瘫儿童运动疗法相关技巧,可在家庭康复中给予儿童正确引导。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儿童进行自主进食、穿衣、如厕,训练儿童行为认知,同时进一步增强其肢体协调性,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此外,建议家属记录家庭康复日记,在复诊过程中,可通过与康复师沟通儿童居家康复情况,并依据儿童康复情况实时进行运动方案的调整。

  总之,偏瘫儿童运动康复周期较长,需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客观评估瘫痪儿童机体状况,明确康复目的,并于康复过程中,加强与儿童及其家属的沟通, 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督促家属定期参与康复训练,掌握康复技巧,给予儿童居家康复指导, 以调动各方主观能动性,发挥理想疗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