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

  Q_从心理学角度,一般怎么定义情绪?情绪通常分为几类?

  A_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的话,情绪分成几个不同的层面。首先,它是一种身体反应,在人意识到情绪产生之前,身体会先一步发生变化,之后大脑通过思维存档识别不同的情绪。前两年我读过一本心理学家写的书籍,书中把人的情绪分为两种,一种叫作活力情绪(vitality affect),另一种叫作离散情绪(discrete affect)。前者属于更原始的情绪,比如,早期婴儿啼哭时唤起的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它只有强度,没有类别。随着成长,人有了社会性或者认知性的概念以后,才会把情绪分为4种基本的离散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惧,其他情绪也都是这4种基本情绪的组合。

  Q_五感是我们连接外部环境、认知世界的重要通道,你如何看待五感与情绪的联系?在五感中,对情绪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什么?

  A_人类天生就会通过五感来判断对某个东西的喜恶,后天的学习和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塑造五感的感知。要说哪一种感知对情绪的影响最为显著,我个人认为,视觉承担的情绪作用可能最大,因为视觉加工了一个具象的画面,反映出更多的信息。比如看一部灾难片,即使把声音关掉,只留一个画面,大多数人也能从中感受到紧张的情绪。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有些人从小特别喜欢吃妈妈做的菜,有一天在异乡忽然闻到了相似的气味,那一刻的嗅觉感知对他们情绪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去,当某个让他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投入强烈感情的场景与某个感知通道关联时,这项感知就会变得更为敏感。

  Q_你如何看待身体器官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在心理学上,是否有类似于中医从人体生理构造看待情绪的观点?

  A_传统来讲,西方心理学更偏向研究大脑。不过身心心理学会把人的身体症状看作一种情绪反应。比如有些人在饮食和睡眠都正常的情况下,突然起了湿疹,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在意识层面语言还未表达出心理状态时,他的身体已经先一步发生反应。另外,嘴巴上火、消化不良等也是焦虑的相应征兆。

  Q_身心平衡的状态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A_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支撑,它维护着情绪最基本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托底的角色。如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情绪可能会更糟糕。比如一个人的睡眠一旦出了问题,生物节律开始紊乱,你会发现他有什么变化呢?那些平时对他来说扰动不大的事情,在当下都会变成一种刺激。通俗来讲,这个人处于更容易破防的状态,此时他已经失去了身心平衡。

  Q_饮食和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来看,怎样的饮食是健康饮食?

  A_良好的饮食和睡眠至少决定了人50%的心理效能。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地中海饮食或者轻断食算是比较科学、比较健康的饮食方法。人类在身体进化上本就不是一个规律饮食的物种,一般是饿了才会去吃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天吃三顿对人的身体其实是一种负担。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人在饥饿的时候可以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消除身体的炎症。从这些影响来看,前面提到的两种饮食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Q_线上的沉浸式视频与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是否能够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两者带来的心理作用是否有区别?

  A_我觉得沉浸感是需要投入地参与到具体的行为或活动中去的,看一个东西和做一个东西,对身心系统的调动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沉浸式给自己做一顿饭,你需要考虑自己做什么菜、怎么搭配、怎么掌握火候,整个过程是非常连贯的。要完成这件事,你需要高度专注地投入其中,调动全身心的注意力,给自己的心理带来积极作用。另外,我几乎不看短视频,倒不是说我对它有什么意见,而是担心它会扰乱我内心的秩序。我会直接过滤掉20分钟以下的视频,发微博时也会提前在笔记软件上写好,再复制到微博上面发布。这种对心理完整性的保护还是挺有作用的,假如一件事需要我投入一小时,我是有耐心或者说有心理空间持续进行的,它不会被打断。

  Q_请简单介绍一下你曾经提到的“心理效能记录本” 是怎么产生积极影响的?

  A_心理效能记录本的灵感来源于游戏中积累经验升级的设定。如果把我们每天做的事情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反馈,无形中我们做这件事的动力就会更大。比如今天你做了一顿饭,打扫了自己的房间,读了一小时的书,一天下来,你可能只是觉得比较充实而已,体验不到今天比昨天多积累、多收获了一些东西,而心理效能记录本能把这个东西更具象化地呈现出来。走一万步记录100分,解决拖延事项获得200 分……在这样的积分奖励中,你会发现自己先前没有注意到的日常变化和成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