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隆重召开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能,体验,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21 10:11
文:付晓 ● 责任编辑:常予莹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共有98个重点项目完成了签约,其中内资项目87个、外资项目11个,协议总金额约815亿元。签约的制造业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共有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中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相聚津门参加大会。近500家参展单位、150余支专业赛队通过“会展赛+智能体验”等方式,探索智能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赛道、新场景、新议题”。
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于5月18日在天津开幕,大会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共举办48场平行论坛,发布22项成果,涵盖新技术、新产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标准规范等类型,其中有13项成果是首次对外发布。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会上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应以应用市场拓展和产业生态培育为主攻方向,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和我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打造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成为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万钢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在融合金融、工业、医疗、教育等场景的落地过程当中,急需高质量数据的赋能,应着力构建多元应用大数据的生态圈,着力打破“数据孤岛”,合法合规推动开源开放,以高精度产品化的数据为人工智能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源头动力。
他指出,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利用,推动重点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青年,依靠先行区打造产业聚集的发展高度。
“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场景的建设,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AI人才的有效机制,畅通产业需求产业前沿的反馈路径,来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的突出问题。”万钢指出,加大面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人才筹备,特别是在芯片设计制造方面的拔尖人才。
他强调,人工智能的文明规范要适应于发展的新需求。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走向人类与人工智体、人工智能体人机共生的新时代。智能算法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智能化时代更新的安全和伦理的挑战,智能算法内生安全的缺陷会导致智能系统存在深层次的隐患。
他还表示,中国科协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努力地营造开放、合作、共享的科学文化氛围,建立跨界、多元、公平、有效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的自主性优势和市场优势,有效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高水平开放工作,坚持全球循环和创新自信,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国际人工智能创新的生态当中。
AI大模型亮相展会
科大讯飞携星火认知大模型及相关应用成果亮相,引发现场体验热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在本次大会上谈到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他认为,认知大模型已经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目前纯大模型仍存在缺陷,包括无法及时更新知识、事实类问答容易“张冠李戴”、对传统典籍容易出现编造情节等。刘庆峰还表示,现在讯飞星火离ChatGPT只有一步之遥,与100分相比只差两分,在今年10月份之前就会超越它。
“刚才向AI提了一些关于工作业务的问题,没想到回答的还很细致,以后可以利用这个搜索一些基础资料。”现场参观的市民王聪博对记者说。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会上展示了两款大模型产品“360智脑”以及AI生图工具“360鸿图”。在展示过程中,“360智脑”体现了其理解力和推理力,而“360鸿图”则按要求生成了一张2025年天津滨海新区的图景。
周鸿祎谈到,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大模型,每个城市、每个政府部门都会有自己的大模型。城市、政府专有大模型不仅能为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还能成为办公人员强大的助手。
小学生组团打卡各类机器人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不仅走进现实,也在当下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一件类似于人体骨架的“外骨骼”,观众穿上便可变身“大力水手”,轻而易举地抬起几十公斤的重物。这颇具科幻色彩的一幕不仅存在于电影《流浪地球2》中,还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实现。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向记者介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增强人类运动能力的机器人装置,可以提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特性,帮助人类完成一些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长时间保持姿势的工作。目前已经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建筑等场景落地应用,未来,将拓展至养老等新的应用场景。
商汤科技带来的AI下棋机器人是其首个家庭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也是首个国家授权的在线象棋考级机器人。商汤科技的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包含AI学棋、残局挑战、棋力闯关、巅峰挑战等多种模式,可以从“0基础”为孩子介绍和讲解象棋的文化、规则及每个棋子的使用技巧。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的智能体验,本届世界智能大会是历届最多的,观众能够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人工智能安全发展引起广泛关注
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针对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风险框架以及治理理念和模式的探索,也被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认为,安全性如果得不到保证,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引导全球资本和人才进一步流向技术领导国,使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机遇受限。
与会专家认为,问题不容忽视,机遇更加难得。业内对人工智能发展安全也在作出更为审慎的判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伦理、规范、标准和技术的融合,为智能体构建与科技向善的人类共同理念相契合的学习、理解和行为模式,以及更具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的行为边界,让智能体系能理解并践行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
加快政策研究 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今年4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征求意见稿提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一轮跃升期,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人工智能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探索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路径,潜在创新发展的空间巨大。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于5月20日闭幕。一批代表世界最前沿技术和创意的智能科技产品和应用也悉数亮相,让观众直观感受人工智能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新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