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 发布时间:2023-06-21 17:31

  文/高璐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大学生更是互联网用户中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文章从学生和辅导员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互联网给师生双方带来的影响,并探寻可行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育人实效。

  关键字: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更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探索创新的能力,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互联网语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极易受到冲击和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本文主要针对消极的一面进行剖析并形成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指导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另外,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参差不齐,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互联网语境下迫切需要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职业能力。

  1.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1 对网络的依赖性强

  当代大学生是与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日常生活网络化,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容易形成封闭的性格特征。过度依赖网络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学生产生惰性思维,逐渐消磨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现在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寝室的“熬夜党”、学术研究的“雷同派”,都是过度依赖网络的不良后果;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还容易忽视在现实生活中与师长亲朋的交流和联系,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孤僻的性格特征,习惯性逃避现实生活,不利于日后长远发展。

  1.2 处理信息碎片化、片面化

  网络信息更迭速度快,信息量庞杂。各类短视频平台、资讯平台信息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这些信息往往不够严谨全面,大学生长期被动接受这类浅层、片面、碎片化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肤浅化、难以进行深入思考。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个性化推送,这就容易形成一个现象,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信息其实是有针对性的,是内心想要看到的信息,这就更加剧了大学生接收信息的片面化。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抖音、快手这类视频软件也霸占了大多数人的闲暇时间,之前可以花一周的时间阅读一本喜欢的书,可以花两个小时安静地看一部电影,现在我们却深陷在15秒的视频里,甚至等不到15秒就切换到下一个,总以为时间很短,但却停不下来。15秒的时间不够传达更深刻的信息,不够我们反思视频的内容,却让我们以管窥豹,以为那就是整个事件的全貌。加之互联网的大数据功能,久而久之,也更加剧了我们获取信息的片面化。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缺乏分辨能力,长期浸润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中就可能会产生浮躁、偏激的心态,缺乏耐心,无法深入思考,对大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的建立是很不利的。

  1.3 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建立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多元性、多样化的特征,既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同时也充斥着许多腐朽、落后的信息。大学生的三观还未完全建立,极容易受到享乐、利己、泛娱乐化等错误价值观的侵蚀,渐渐出现价值观偏差,甚至产生模仿行为,这不仅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能影响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2.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语境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部分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观念固化,主动学习意识匮乏

  辅导员以往的教育模式更倾向于面对面交流,更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也更重视现实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了学生的网络生活。有部分辅导员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浅尝辄止,仍然停留在浅层和表面。

  2.2 辅导员和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存在一定代沟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辅导员和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代沟,在网络生活中更甚。浅层的诸如一些网络用语“yyds”“xswl”“y1s1”“一给我里giao giao”等在学生日常话语体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深层的如“饭圈”“娃圈”“语c圈”“绘圈”等各类圈层也主要依赖网络作为媒介,这些在大学生中普遍流行的文化,辅导员却往往不是很了解,甚至闻所未闻。信息差就导致辅导员和大学生在沟通交流时有天然的屏障,在一些问题上很难和学生产生“共情”,没有“共情”,辅导员就只剩事务性的行政工作,育人效果会大打折扣。

  2.3 辅导员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创新性

  在互联网语境下,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知识储备、网络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年轻化,也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但还是普遍停留在最浅层的操作模式,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和创新。

  经研究显示,高校辅导员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这背后有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培训不到位、互联网教育平台搭建难度大等客观原因,还有辅导员的主观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政治性,导致很多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顾虑,担心在工作时拿捏不好度导致适得其反,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所以很多辅导员主观选择了更为稳妥的工作方法。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创新性,还会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留下落后和古板的印象,大大影响了辅导员的育人实效。

  3.互联网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径

  3.1 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基本素养[1],加之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与互联网的联系更为密切,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不但要具备高尚的品格、较强的职业素养,而且还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主动适应网络环境,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才能在互联网语境下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1 加强专业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理论储备和实践素养

  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输出的过程,经常会被事务性的工作占据大部分时间,提升自己理论素养的时间少之又少。没有理论的支撑,辅导员的工作就像无根之草,虽然也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工作的深度却不够,无法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所以辅导员要有足够的自省能力,在平时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同时各部门协同合作,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切实提升辅导员的理论储备,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3.1.2 保持先进性,缩小师生代沟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思想更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辅导员掌握更多、更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时事信息,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贴近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3.1.3 善用先进技术工具,为高效开展工作提供抓手

  辅导员不能故步自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顺应时代潮流科技进步大方向,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网络新媒体等相关技术,利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特点使之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大幅提升工作效率[2]。

  3.2 校方和教育相关部门要给予辅导员足够的支持

  既包括对辅导员个人发展的支持,也包括对辅导员的心理支持。在互联网语境下,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工作难度、工作风险都要比之前大,所以给予辅导员适当鼓励和支持,不但有利于辅导员的身心健康,更能激发出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3.2.1 打通晋升渠道,增强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的工作需要极大的奉献精神,目前国内高校辅导员大多在一线从事学生工作,工作内容琐碎又繁杂,晋升渠道却少之又少,各部门对辅导员的工作又普遍不够重视,导致一些辅导员缺乏职业成就感、职业认同感,这也是很多辅导员在个人发展方面遇到的困境,导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出现疲态。所以通过各种方法和路径打通辅导员晋升的通道、重视辅导员的付出和努力、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保障辅导员的基本利益,还能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在互联网语境下,面对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辅导员需要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并发自内心地认可自身的付出和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2.2 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需要各方力量为辅导员工作提供支持

  辅导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是很有必要的,及时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是解决问题最便捷的方法。同时,增强辅导员的自我调适能力,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为以后解决学生类似问题积累经验,实现育己育人相结合。互联网语境下学生问题多种多样,工作方法也不可能局限一种,而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就需要辅导员抛开以往的思想枷锁,勇于探索。畏首畏尾、害怕犯错的心态会大大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学校和教育各部门在给予辅导员足够发展和探索空间的前提下,也要给予辅导员足够的支持,消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才能让辅导员轻装上阵。

  3.3 变被动为主动,探索在互联网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影响,也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同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涵盖面广、资源丰富的特点,也给辅导员创新工作思维、改善和提高工作能力创造了契机。作为辅导员,应该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

  3.3.1 开阔视野,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树立在互联网语境下先“去中心化”、再建立“中心化”的工作理念

  “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传播形式的离散性和无中心所表现的一种特质。在互联网中,接收信息和发表言论不会因为身份、学历、性别、样貌、财富而有所不同,每个单独的网络载体都是自由且平等的。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人,他们的主体意识更为强烈。辅导员工作的首要原则就是为学生服务。在互联网语境下想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要充分理解“去中心化”的奥义,改进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跳出隔阂,积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在思想意识形态正确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学生展现自我、抒发个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并不是单一的人才,而是百花齐放、多种多样、性格鲜明的人才。在这层含义上,“去中心化”既遵循了互联网语境下大学生的特点,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应。“去中心化”离散性的特性,也使得其有更强的可塑性,这就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前提下,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同样适用于“去中心化”。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去中心化”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去中心化,而是为了“再中心化”。

  第一层“去中心化”的目的是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顺应学生成长的规律,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同时也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教育更具有信服力,在此基础上再实现意识形态的“再中心化”。“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的职责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负责传导国家意识形态,“再中心化”的环节就是强化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在“再中心化”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思维,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拥有独立的人格、丰满的个性、自由的灵魂,更有一颗热爱祖国、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

  3.3.2 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案例的辐射作用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先进组织、党员干部、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打造能够作为学生意见领袖的互联网“大V”“网红”,以点带面,将正能量辐射给更多的同学。目前虽然已有很多高校在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平台开通了官方账号,也有一些“网红”辅导员,利用各种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充足且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集合优秀的辅导员和学生组成打造互联网“大V”的智囊团,借鉴互联网成功的运营模式,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主动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引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

  3.3.3 “线上线下”联合发力,形成闭环

  利用线上途径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先进的事迹又为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素材,线上线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此外,通过各种途径倾听学生的声音,比如在直播课时开通弹幕、设置留言板等,最重要的是定期对学生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复,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师生交流的过程,也是辅导员向学生传达意识形态的过程。

  结语

  互联网虽然是把双刃剑,但历史的长河只能向前流淌。作为辅导员与其被动地接受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不如主动出击,积极适应新的环境,探索顺应时代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打开思维禁锢,让互联网工具为己所用,成为自己开展工作的新助力。

  参考文献:

  [1]谢明洋.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1, (21):48-51.

  [2]王彦庆,刘佳鑫.“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1):143-147.

  [3]孙静静.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1):77-81

  作者简介:高璐,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