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万宏蕾 编辑顾佳贇
国内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经济有无比的韧性,疫情只是延缓了节奏,但没有改变航空业发展的基本面。
4月28日,春秋航空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季报。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春秋航空实现营业收入38.63亿元,同比增长63.65%。这个收入,创下疫情三年以来单季度收入最高纪录,同时还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一季度的收入36.4亿元,复苏率达到106.13%。
春秋航空不但营业收入实现了全面的复苏和超越,而且顺利扭亏为盈,一季度净利润达到3.56亿元,成为目前中国首家扭亏为盈的航空公司。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探讨我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实现复苏的原因,以及航空公司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幅领先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一季度,春秋航空的业务量、周转量、客座率等都是一路领先,在行业内也率先实现盈利,这是如何做到的?
王煜:春秋航空作为国内民营航空公司的代表,具有单一单通道飞机布局、成本控制精细、运力调度灵活等优势,相比之下更具韧性。今年一季度,中国民航整体旅客运输量,相对于疫情前的复苏率是80%,春秋航空的旅客运输量500.4万人次,复苏率是95.7%;一季度,中国民航整体旅客周转量的复苏率是72.3%,而春秋航空旅客周转量的复苏率是96.1%;在运营效率上,今年1月,春秋航空客座率为85%,2月为87.1%,3月为88.2%。客座率虽低于疫情前,但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五一”假期,春秋航空的主要旅游航线机票都是售罄状态。
疫情以前,春秋航空的国际地区航线占比在国内航空公司中位居前列,主要集中在东北亚日韩航线和东南亚航线。疫情对于国际航线的冲击严重影响了春秋航空的营收,但在疫情三年里,春秋航空通过精细化管理,始终坚持大幅扩充机队,坚持航线网络的发展和优化,保持战略定力,这是春秋航空独特的经营优势。
疫情三年内,春秋航空持续引进飞机23架,到2022 年底,春秋拥有空客A320系列机型机队共116架,其中自购飞机65架,经营租赁飞机51架。未来还将持续引进飞机。
每一次危机都是创新发展的机遇。在战略布局方面,首先,适配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国内枢纽布局全面铺开。目前有以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上海基地为核心、江苏扬州和浙江宁波基地为支撑的华东枢纽;有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东广州基地、深圳分公司为核心、广东揭阳基地为支撑的华南机场枢纽;有以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河北分公司为核心的华北机场枢纽,以及东北枢纽、西北枢纽、华中枢纽等。
其次,国际化发展围绕国家战略。春秋航空的国际航线以泰国曼谷、日本大阪和韩国济州为主要的境外过夜航站,背靠国内各主要基地和目的地网络,聚焦东南亚重点市场,并向东北亚区域市场辐射发展,主动服务“一带一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
政策支持
《瞭望东方周刊》:下一阶段,你觉得民航业在复苏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难点?
王煜:民航业全面恢复健康并非一蹴而就。后续国际航线的完全恢复,取决于国际航线发展的程度。目前,春秋航空的国际航线已在尽力恢复,但和疫情前相比还是存在差距。一方面,不少海外目的地机场接待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很多机场人员流失,保障设施欠缺;另一方面,国际航权的谈判方面,现在我们正加紧与国内外民航主管部门沟通。长远来看,我们对国际航线的恢复发展还是很看好的。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同时《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进一步指出,“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我认为,这一决策对企业尤为精准和关键,延续优化相关减税降费的措施,能帮助企业更好恢复元气。
在民航业复苏过程中,人力、财力、资源都需要跟上,而政策支持至关重要。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努力扩大现金流,通过增发等方式,尽可能恢复航司自身的输血能力。2022年11月,春秋航空完成近30亿元的定增募资。这次定增募资将主要用于购买空客A320系列飞机与模拟机,拓展公司现有业务。
充满信心
《瞭望东方周刊》:从提振经济的角度,你还有哪些建议?
王煜:作为一名民航从业者,行业复苏始终是我最为关心的话题。我认为提振经济需要“三个信心”:消费者有信心、员工有信心,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营企业有信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重要指导意见。我建议进一步规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国企民企平等对待,资源分配上一视同仁,在法治轨道上保护和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坚持公正司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确保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信心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尽管整个民航业距“满血复活”仍需一定时间,但当下强劲的复苏态势让我们信心满满。国内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经济有无比的韧性,疫情只是延缓了节奏,但没有改变航空业发展的基本面。我认为,中国民航还有“黄金十年”,航空业会持续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