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真正的「罗马假日」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罗马,假日,时机
  • 发布时间:2023-06-29 11:37

  当杨洋坐在对面,车窗外的罗马匆匆掠过,我想请他聊聊抛开所有身份的自己。这是一个好时机,对于他来说,置身于罗马这样的异乡,距离一切都不远不近,思绪不太容易被太多周遭的声音所裹挟。

  「秩序与松弛」

  “从威尼斯来罗马,感觉如何?”

  “在船上的日子久了,确实也挺想念陆地的。”

  五月的罗马,天气不冷不热,稍微有一些阴郁的天气很适合这座古老城市的气质。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墙和雕塑,并不适合饱和度极高的艳阳天,那会削弱时间留下的沧桑感。谈及对罗马的印象,杨洋觉得罗马的建筑和街道与他所拜访过的其他城市十分不同——“非常惬意而且很有氛围感”。 相比于前些天一直乘船在威尼斯水上的感觉,回到陆地上,让他觉得舒适且踏实。

  当一个人身处一个城市,感觉到莫名的身心舒畅和内在和谐的时候,那么一定是这座城市的一些磁场、一些气场,跟这个人有不谋而合的特质。

  罗马素以“不朽的城市”驰名,这种不朽不仅体现在历史之中,更体现在罗马成为后来世界上许多城市的模板:一对轴线,南北和东西走向,在规则的四边形中直交。因此罗马人的城市以抽象而“绝对的”秩序驰名。古典考古学家奥兰治曾经赋予罗马街道深情的描述,“自足而包被的街道世界是古罗马所具有的特殊品质:一个完美的世界、小宇宙、放逐北欧人的伊甸园,街道的田园景致,我会这么说”。在具有秩序性的宏伟建筑——尤其是神殿一类——呈现出来令人敬仰的仪态之后,城市的内部街道又呈现出亲密感,可谓是一种接近自然的朴拙的简单性。也许这看起来是一种反差感,却得以在一个城市融为一体,达到相对完整的平衡。

  这种秩序感与自然朴拙的简单性,不只在一座城市中得以体现,也可以反映在一个人身上,这也许是他到达这里感受到舒适惬意的原因。一座城市的磁场,在他的身上得到了精神的共鸣。

  虽然很少有人用“秩序感”形容杨洋,但“自律”仿佛是搜索他名字时候的关联词汇。规律的健身,挺拔的仪态,自律的生活,如果说自律是一种习惯和生活养成的结果,背后让他保持自律的东西,其实是秩序感。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时期,是在部队中学习舞蹈,面对的是严苛的环境、严厉的规条和严格的训练。从 12岁开始,这种规训而来的秩序感就伴随着他成长,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工作时一丝不苟,自律,谨记于心的原则与底线。

  杨洋常常被一起拍戏的前辈评价“拼”:可以不顾爆炸现场的危险,亲自上阵跑到摔倒在地,也可以放下偶像包袱在泥里打滚,甚至嫌造型不够脏,往脸上猛泼污水。他的努力,没有太多技巧,只是依靠自然朴拙的特性。这一点,从与他对话中也可以体会得到,对于每个问题,他并没有公式化熟练的答案,而是经过仔细思考后认真地逐字逐句回答。

  现代的罗马在古罗马的秩序感之上衍生出不一样的松弛感,古老砖墙上乱七八糟的涂鸦,随意坐在博物馆门口台阶喝酒的人,嘈嘈杂杂,自行车、机动车、行人混在一起的旧石板街道。秩序与松弛,在罗马,交汇于一处,与活力并存。杨洋看起来一直保持着最佳状态,但在细节之处的言语仍然可以窥探到他流露出来的松弛感,比如谈及何为自由的时候,他给出了一个几乎跟所有年轻人一样朴实的回答:“不工作的时候最自由。”

  「向日葵与仙人掌」

  “选择一种植物形容自己?”

  “向日葵。”

  他几乎未经思考,是凭直觉脱口而出的回答。片刻之后,他说:“其实我内心第一个形象是仙人掌,但脱口而出的时候是向日葵。”无论是向日葵还是仙人掌,都是活得非常炽热的植物。只是区别在于,相比于向日葵一簇在阳光下的热闹与显眼,仙人掌只是安静地、坚忍地独自生活在沙漠。“ 我对社交媒体没有依赖,休息的时候不怎么浏览社交媒体,工作的时候对社交媒体也没有什么依赖。”杨洋是偏向安静内敛的那一类人,需要适度的安静、独处,向内获得能量。谈及情绪,大多数时候杨洋对情绪有着很高的容忍程度,但在情绪没有办法被消解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情绪,通过直接的沟通释放出来。

  杨洋说,今生“做演员也是偶然”。

  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规划是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可以做外交官一类的工作。他和家人也从未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明星。现在的工作,需要时刻被关注,被围绕在聚光灯下,杨洋很清楚这是这个身份必须承担的一部分。不过抛开演员的身份,杨洋坦言:“如果有选择,我希望不被过度关注,过度的关注有时候会给自己太多压力。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想完全放松下来,当然,也不想打扰到别人。”

  常年在剧中扮演各种正面主角的他,也想尝试一些具有反差感的角色,“悬疑类型的剧,我还是很想尝试一下。”除了在剧中想有新的尝试,杨洋在人生中也想有新的尝试。“如果不做演员,其实我的梦想一直都没有变,我想去做飞行员。”前段时间有空的时候,杨洋已经去了模拟飞行舱,体验了驾驶飞机的乐趣。在短暂脱离演员身份得到休息的时候,他也会去滑雪、游泳、跑步、做有氧和无氧运动,去旅行,去感受自然。“我想去巴塞罗那,想去普罗旺斯,想去新疆,很多地方都想去。”

  「身体的表达」

  “以前跳舞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以前跳舞的时刻,内心感觉是完全自信的。”

  除了演员之外,人们也喜欢提起杨洋在成为演员之前的那一重身份——舞者。有许多人并不是通过电视剧认识他的,而是通过他的舞蹈《蒲公英》。那场舞蹈,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每年都会看到有粉丝重新发布出来邀请大家共赏。跳舞的他,神情坚定,在舞台上是有光芒的,身体的表达流畅而自然。

  相比语言,身体的表达本就是更为本能、原始与真实的。从古罗马的雕像中可以见到罗马人对于身体力量之美的崇拜。在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与艺术家的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但相比于古希腊雕塑作品中塑造的崇高和优雅的神性,古罗马艺术家更为真实,将那些没那么完美的部分,比如皱纹,也雕刻和展示出来,并且认为这才是可贵的,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生。古罗马,拥有圣母堂、万神庙等诸多供奉神迹的地方,但又通过艺术雕塑显示了人性之美,从神性回归到人性。

  当杨洋穿过罗马阿尔腾普斯宫的回廊时,他的脸连同背后的雕塑一起被乌云中透出的一抹夕阳映照,那是极其富有“ 光晕 ”(aura )的一刻。走到哪里都会被人群围住,到哪里都会有人一直关注。他的身份需要他一直以完美无瑕的形象出现,抛 开所有身份之下,真实的杨洋是怎样的呢,这是大家会去关心的吗,或者他也并不 希望别人关注?

  「罗马假日」

  “你有神游过的时候吗?”

  “有啊,经常,有时候参加活动,偶然间会有点走神,有时候在想一会儿去哪儿,吃什么,有时候并没有在想什么,只是放空。”

  杨洋已经许多年没有跳舞了。

  “小时候跳舞,内心感觉是完全自信的。太久不跳舞了,现在如果让我solo一段舞蹈,我会抵触,完全没有自信。”杨洋坦诚地说道。对于跳舞,杨洋也是在机缘巧合下开始的,那个年代流行许多不同的兴趣班,为了培养他的才艺,父母开始送他学小提琴和舞蹈,最后小提琴只学了一年。而舞蹈从跳着玩儿的街舞,慢慢到了现代舞、芭蕾等等。最后谁也没想到,他会在这条路上走了那么远,去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舞蹈。

  虽然很多年没有跳舞了,但他内心对于舞蹈的冲动还在。“有机会的话,我想要演歌舞剧。排一个歌舞剧要提前好几个月准备。”通过杨洋未说出口的后半句,能感受到他想再次通过舞蹈的训练,重新唤醒身体的表达。也许相比于用语言表达所呈现的局限性,他对于身体表达更为擅长。

  不过尽管如此,在面对“有一天,你会离开演员行业,全身心投入舞蹈,成为舞蹈艺术家吗?”这个问题时,他还是回答了:“那一天可能不会来临了,时机已经过去了,身体的机能已经没法配合内心了。”

  不过,他又补充了一句:“既然机缘巧合让我成为演员,那必定是命运,上天让我来到这个行业,那我就会继续努力做一个好演员。”

  杨洋觉得有一点遗憾,没有太多时间再好好走一走罗马的街巷,看一看这座城市的建筑,他希望可以自己亲身丈量这座城市的尺度,而不是在商务车上做一个过客,从一个地点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

  当他盯着古罗马雕塑“神游”的时候,可能心里在期待一个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罗马假日”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