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在日本开设联络处居心叵测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北约,日本,联络处
  • 发布时间:2023-07-06 11:57

  金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北约是冷战的产物,但是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冷战结束后,北约作为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工具,在不断扩员的同时构建所谓“全球北约”,寻求实现身份转型,以为其合法性续命,支撑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随着美国全球战略转向亚太,北约亦随之起舞,触角不断伸向亚太。美国努力打造“亚太版”北约,希望实现亚欧盟友体系的链接,服务其大国博弈的战略野心。作为美国的亚洲盟友,日本则希望通过强化与北约的关系,加快推进修宪计划、彻底摆脱战后体制束缚,最终实现向“正常国家”转型。因此,日美虽“同床异梦”,但“一拍即合”。然而,日本甘当美国马前卒,助力北约进入亚太,与亚洲和平、合作的安全文化格格不入,必将加剧地区国家对其战略疑虑,为地区安全带来隐患。

  美日勾连各怀鬼胎

  面对国际格局变化,为继续维持全球霸权,美国再次推动“北约亚太化”,企图通过加强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存在,链接亚欧两大板块的盟友,实现遏华的战略目标。尽管冷战后北约寻求转型伊始便开始与亚洲国家合作,但亚太从不是其重点,与亚洲的所谓“伙伴”合作也非常有限。随着美国战略东移,北约与其亚洲“伙伴”的合作进程随之提速。2012年,北约开始扩展与包括日本、新西兰、韩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的合作领域,构建合作的制度性基础。2016年,北约加速与上述四国的政治接触,第一次在布鲁塞尔与四国举行政治会晤,并于2022年邀请四国领导人出席北约峰会。由此,北约“亚太化”制度机制日益完备。随后,北约战略概念文件首次将中国视为挑战,其所谓的“亚太化”针对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与美国的遏华战略高度同频。当下,北约在日本设立联络处,与日本关系的制度化更进一步,为其介入亚太地区安全事务提供依托,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另一抓手,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美国的霸权目标。

  在亚太地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国都是北约的全球伙伴国,为什么偏偏是日本与美国勾连日益密切?作为二战战败国,向“正常国家”转型是日本的长期战略目标。然而,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长期受到和平宪法制约,因此迫切希望借助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和域外军事联盟的合作加速转型。日本是最早与北约建立对话与合作关系的亚太国家,2008年就成为北约的全球伙伴国,2010年与北约签署情报合作协定,双方合作不断深化。

  面对国际格局转型背景下的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日本的战略焦虑加剧,不断渲染“中国威胁”,希望通过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来制衡中国,凸显战略存在、占据战略优势。恰如日本学者对北约在日本设立联络处的评价:“当北约审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时,它将通过东京的视角完成;当北约驻日代表向总部发回信息时,将始终包括日本政府的观点。”

  北约入亚引发安全焦虑

  北约虽一直强调全球安全的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认为世界任何地方的危机和挑战都会影响欧洲—大西洋的安全,但遗憾的是其对相互依赖的安全认知非但没有转化为构建包容、合作的安全理念,反而成为其对外干预的理由。纵观北约的全球干预历史,从科索沃危机到阿富汗战争,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北约不但从未带来和平,反而给其染指地区造成了长期的动荡和冲突。冷战后,北约虽强调构建伙伴关系,但却在零和战略思维下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在欧洲,北约的五轮扩员具有显著的排俄特征,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最终让欧洲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挑战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北约新战略文件突出地缘政治冲突,打压和遏制作用凸显,将非传统安全威胁地缘政治化,这与其一直标榜的合作安全背道而驰,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当前,随着北约的触角不断伸向亚太,这一地区的安全风险将会不断加剧。冷战后,亚太地区基本保持了和平态势,和平与合作是主旋律。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推动北约入亚,日本等一些地区国家也借此博取自身战略利益,通过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强化冲突与对立,构建复杂的排他性联盟体系,让地区国家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不仅影响地区一体化进程、削弱地区国家对安全事务的自主能力,还因为炒作地区热点问题、激化矛盾,压缩通过和平与外交手段解决危机和矛盾的空间,给亚洲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据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平台发布的全球网络民调,九成全球受访者表示,北约试图将自身影响力延伸到亚太地区的行为值得高度警惕;84.6%的受访者认为这势必会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另有92%的受访者担忧,此举或将升级亚太地区国家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中国方案助力全球安全

  当今世界,全球安全问题和挑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和霸权、霸凌甚嚣尘上,全球安全治理赤字和困境凸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多次倡导并不断发展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中国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绝大多数邻国彻底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建设性参与地区紧张态势的斡旋,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2023年2月,正是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长期互为宿敌的沙特和伊朗在断交7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成功地“翻开了沙伊关系的新篇章”,也开启了中东地区和平的新进程。

  面对全球性安全挑战,各国无法仅凭自身实现绝对安全,需要超越冷战思维的藩篱,有效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营造良好安全环境。2022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出发,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等。2023年,中国制定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迈出推进落实这一倡议的关键步骤。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的原则和宗旨,提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方案,为止战促和指明方向,凸显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的世界价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