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 来源:教育学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古诗词,教学,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21:45
唐呈岭
(旺苍县东河小学 628200)
【摘要】古诗词蕴含着先贤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独到见解,是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探索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9-7406(2023)01-005-01
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小学阶段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不仅可以产生乐学好学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灵也可以被这些情感所感染。所以,探究与古诗词有关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就显得意义非凡了。
一、强调诵读,深化理解
诗词的语言以精炼凝练著称,含意也相对隐晦含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诗词含意的全面理解,需要通过诵读的方式加以促进。诵读能使个体感受到群声中的别样气息,使学生在传声中对诗词内涵有了深入的体味,思想也得到了升华。阅读的具体技巧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诵读的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定式往往会促使他们对别人的行为进行普遍的、擅长的模仿。而课堂教学则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吟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诗词中更好地认识和感受潜在的精神内涵。老师也应该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做示范、做借鉴。
(二)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诵读等,或通过网络播放优秀朗读视频提供范本,通过直观的画面、声音,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突出强调诗歌的韵律,不管是诗歌还是诗词,都会为了突出其语言的优美而赋予其一定的韵律,从而在表达复杂情感内涵的同时,结合诗、词的意思,对画面的生动形象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深刻领会诗词内涵的教学宗旨基础上,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重视对这一特点的把握。诗词一般都有固定的结构,所以对其韵律的理解不是太难,老师也可以对诗词中的一些字词进行替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一样的效果,从而体会到它的结构之美,对培养学生一定的创作能力也是有帮助的。教师要让学生读出情绪,除了把握节奏外。受多种创作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情感,这是不同诗人的作品,也可能是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诗词中伴以悠远的意境,从中体味或喜或悲的情感音调,这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与之相应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等普及给学生,使学生对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有一个比较实际的体会和感受,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在诗中流露出了战乱时期与家人长久分离后,得到家书时的激动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教师在诵读前需要让学生知道创作这首诗时的杜甫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而这时也已是他漂泊在外的第五个年头了,突然听到官军收复“蓟北”,喜极而泣的心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抓住诗眼,注重引导
诗眼是诗词的灵魂,不论诗眼在诗词的什么位置,都必须要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其作为能够反映诗词深处意蕴和内涵的字眼,是一首作品中最为传神和显眼的地方,也是揭示全文之旨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眼来清晰地掌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贯通整首作品的结构,形成脉络。
例如,在《泊船瓜洲》中,广为人知的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看似简单的描绘江南春色的一句,却因一个“绿”字写活了,不仅表明了春风多到之处的绿色如茵以及千山万重的满眼绿色,也将作者自身内心充满复杂的心情表露了出来。数重山与钟山之间虽有阻隔,但其实非常近,这也就表明了作者在被罢免后仍对江南怡然自得的生活非常向往。
再如,在《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不仅是作者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谪的真实写照,也更是对他脱俗厌世、与世无争个性的刻画。总之,诗眼是一首诗词的中心,是诗人情感的凝聚点,抓住诗眼就等于把握住了诗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便可实现对作品整体的深刻认识,理清作者创作的情感脉络,明确赏析方向。
三、情景重现,引发联想
情景通常指的是实际的环境和场所,它能够对人的感官形成刺激,并对普遍群体留下相近印象。情景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氛围的生成,因此,将教学内容与情景相联系,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合理运用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诗词情景中陶冶自我,借此与诗词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例如,在《渔歌子》中,广阔的江南美景,耳中萦绕着鸟语声喧,春日美景下的人间烟火,群山峻岭下的热闹村镇,湖边河岸享受丰收快乐的渔民……学生根据画面与诗词内容相互关联,对于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将会显得更加深刻。再如,在《忆江南》中,漫山遍野的山花和清澈的湖水就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真实写照。呈现画面,接触场景,使诗词与现实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这种独有文体的体会。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早已融入了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尤其对小学生的启迪教育、想象力的激发和道德品质的塑造、情感的熏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沈舒于.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马晓霞.初中文言文教学再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01):145-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