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王立智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住房日益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房屋结构也越来越多样化。大体积混凝土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施工工艺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为有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的要求,大体积的混凝土必须就地浇筑才能得到推广使用,但由于其体积庞大,而且普遍存在着水化热和体积易变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裂缝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防止开裂,必须从控制材料质量、浇筑养护、后浇带施工等关键技术着手,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达到最佳质量,从根本上消除工程质量隐患,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1 科学合理的混合比例

  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必须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科学性。第一,在选用材料的时候,既要符合有关的施工规范,又要尽量节约资源。在现有条件下,混凝土中以骨料为主,占80%左右。所以,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资料规范来选用和使用这些材料。第二,要除去表面的弱包覆层。此外,在选用砂石时,二区的中砂作为主要原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在此条件下,必须保证砂土的体积控制在5 毫米至31.5 毫米,也可以用粉煤灰来替代水泥,但要保证粉煤灰和水泥的颗粒尺寸不变,混合量要在15%-20%之间。这样既能节省能源,又能尽可能避免水化热。

  1.2 搅拌及浇筑技术要点

  搅拌、浇筑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它的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工人要增强职业素质,增强对各类建筑材料的认识水平,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原料的添加,确保配比均匀。为了提高施工效果,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复合膨胀剂、粉煤灰等外加剂,但要注意控制搅拌时间,以免因掺入量的降低而对混凝土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在浇筑阶段,施工单位要确定混凝土的比例,进行分层施工,并随时跟踪工程的进度,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参加浇筑工作的施工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能够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浇筑要求、振捣标准,熟练地操作有关设备,确保施工和施工工作有序进行。

  1.3 混凝土振捣技术要点

  混凝土振捣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振捣施工工艺的管理。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紧密性和平整性,施工单位必须选用一种最佳的混凝土振捣方式。目前国内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处理多采用机械振捣。机械振捣不仅效率优于人工振捣,而且能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在混凝土中生成多种不同的混凝土材料,与其它助剂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机械振捣的动力充足,所以施工队伍应该尽量选用机械振捣。振捣后的固态混凝土会产生泡沫,对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出现的气泡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很多混凝土机械振捣中,振捣的动能都很大,而且存在着很高的风险。近几年,许多施工人员在机械振捣中受伤。因此,为了避免机械振捣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必须加强对机械振捣的安全管理。

  1.4 温度检测及控制要点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安装电子温度计,测温点应按温度计的要求进行,并按温度计的要求,在下部、中部、表面分别设置点位,在圆周和中部,测温管的绑扎必须牢固,并应做好标记。以电子测温仪为主要的测温设备,可以保证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施工中要注意对其内外温差、降温速率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温度测量的各项指标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夏天,由于施工环境温度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要严格控制,避免在中午的高温时段进行,如果温度情况不符合要求,则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在混凝土搅拌期,降低原料的温度,或加入冰块,使混凝土的温度降低。在冬天,可以通过覆盖保温材料、喷洒热水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表层温度,通过通水来减小室内的温度,减小内外温差和冷却速率,从而防止产生温差开裂。在室内温度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预先埋设的冷水管,将冷却水引入室内,以保证室内温度的变化。

  1.5 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一些外在的因素往往会对施工效率产生影响。而在硬质混凝土结构中,为了降低裂缝可能性的发生,通常都会采用后浇带结构,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外部干扰,如热应力等。所以,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要能很好地掌握各种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并对各部分的长度、具体结构及其它有关信息进行统计。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对裂纹进行分析与修补,降低热应力对裂缝的影响。在施工的后期,通过对混凝土进行均匀的浇筑,使得混凝土的各个构件成为集中统一的整体,确保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混凝土浇筑完成约需要四十天。另外,不管采用什么技术工艺,都要做好准备和收尾工作,这对后续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2.1 控制复合原料用量

  在浇筑之前,混凝土的配比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性质,水热问题会更加突出。所以,把水泥和水混在一起,会产生热能。若温度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度的差异将会增大,温度的变化将增大裂缝的风险。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数量的砂或粉煤灰,以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效应,来达到降热、增强混凝土的稳定性的效果,从而大幅度下降裂缝的产生风险,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2 材料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为了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必须选用高品质的预混料,并加强对其质量的监控。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必须进行相应的维护和监管。该工艺所采用的水泥种类有低温水泥、中温水泥、微膨胀水泥等。因此,必须根据工程实际,合理调配不同比例的水泥,确保其质量比例合理。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提高其性能和强度。比如,在技术应用上,应按施工需要,合理选用合适的配比、减少水泥用量、控制大量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降低水化发热量等,以解决某些施工问题。而固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强度,既可以达到工程施工规范,又可以防止固体混凝土发生开裂等质量问题。

  2.3 混凝土养护建设

  工程完成后,管理人员应对工程结构进行定期的巡查与保养,既要及时发现工程缺陷,又能加固结构,改善工程质量。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可以采用冷水进行降温或采用保温材料来维持其结构。其中,温度监测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操作人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控温方式,对出现的温度问题要及时处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用性,必须在现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相关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步玉.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2):119-120.

  [2]王璀瑾.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散装水泥,2021(03):103-104+107.

  [3]李欣军.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4):114-11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