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自2022年至今,ESG遭遇了强劲的逆风。在发达经济体中,这种新型的企业评价体系首次受到广泛且尖锐的批评。《财富》杂志的一位美国编辑写道:ESG进入了“棘手的青春期”,在这段混乱时期,它将备受质疑,要挣扎着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以及未来如何立足。

  不同于传统的财务指标,ESG聚焦于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作为一种带有进步色彩的价值观,在过去十多年里备受商业世界推崇。但2022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改变了这一点。

  首先,80年来欧洲发生的首场战事—俄乌冲突,暴露了欧洲经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拖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步伐。其次,全球通胀和化石能源重新走俏,令曾经是ESG重要推动者的投资界出现了动摇,盈利成为更优先的考虑,持续加仓石油股并大赚一票的沃伦·巴菲特被津津乐道。最后,困扰ESG的老问题—评级标准过多且不透明,不仅招致埃隆·马斯克这类技术新贵的猛烈抨击,也疏离了一些传统支持者。一家大型公司的首席可持续官在2022年的一场论坛上公开抱怨:“在我们填报各种ESG问卷的时候,地球已经毁灭了。”

  在美国,ESG更被政治化为“觉醒资本主义”(woke capitalism),反对之声尤其激烈,导致美国总统乔·拜登不得不首次动用总统否决权,否决了一项由共和党牵头的反ESG法案。

  然而,在大洋的这一侧,我们发现,中国公司和投资者们却仍然对ESG抱持信念。本期杂志发布的2023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是自2022年我们创立这一榜单之后第二次制榜。今年前来申报的公司数量比去年增加50%,接近100家,其中80%为《财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行业头部企业,行业涉及广泛,问卷回答的完整度、准确度与清晰度也比去年有显著改善,反映出企业收集与披露相关数据能力的提升。

  在我们与中国公司更广泛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大致有三个原因让它们继续对ESG理念抱有热情。首先,中国政府设定的“双碳”目标,使得环境措施对一些行业来说已经是生死存亡之所系。在传统能源、化工和建筑这些碳排放大户中,我们看见了一些非常积极且卓有成效的减碳努力。第二,在经济下行和转型导致的生存压力下,一些企业将ESG视作自我更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留住优质员工的契机,这一点在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里十分多见。第三,任何有着全球抱负的中国公司都会发现,尤其是在发达市场,ESG已经成为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门票”。几家电子消费品和光伏制造商的高管告诉我们,当他们希望开拓欧美市场时,当地经销商会在考察公司的ESG表现后才决定是否让产品进入销售网络。想要去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也正在面对越来越多境外股票市场设置的ESG披露门槛。

  ESG理念的背后,是人类对商业世界一种更高的寄望—不仅要创造利润,也要在环境、健康、平等这些事关人类福祉的重大议题上展示更强的参与意愿和行动力。这种期待不会消失,因此ESG评级体系面对的批评更像是一种“成长的烦恼”,而中国公司的集体努力可以为它迈向成熟提供支持与样本。我们向上榜的公司表示祝贺与敬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