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方法论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 关键字:思想,政治理论,创新
  • 发布时间:2023-08-04 19:11

  白显良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内容和方法建设,明确用什么样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教化学生。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施教于学生,犹如把什么样的精神种子种在学生心田里,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具有决定性意义。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犹如用什么样的器械、工具和装备开展生产,势必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制约着“怎样培养人”。当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思政课内容和方法建设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常为常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明确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性,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还要鞭辟入里讲理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将思政课的政治性建立在具有严密科学逻辑的学理性基础之上。马克思曾讲,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讲理论,在增进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现实实践和客观实际,在摆事实、讲道理中明事理、辨哲理,把理论讲透彻、讲彻底,以理服人,进而解疑释惑;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内涵,提升学理品位,引领学生在学理论、用理论的过程中感受真理的力量和魅力。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思政课教学的根本追求不在于进行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在于开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引领与意识形态建构,培育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用先进的价值观念引领知识传授,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思政课教学要避免片面的知识灌输,避免把教学内容作为纯粹的知识内容、理论体系来对待,忽视教学内容本身所负载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使命,要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让教学既传授知识,也引领价值。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职责使命在于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社会正能量。现实中,主流意识形态往往受到各种错误思想、思潮和观点的冲击与影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既要讲正确的理论,进行正面引导;又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和思潮并予以评析批判,讲清其错误的实质、危害及其根源。通过评析批判错误的东西,加深学生对正确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引领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批判中建构,在辨析中提升,从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和引领力。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从学生有效接受的角度讲,理论如果脱离生活实践,就难以让学生深刻认知和高度认同。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注重用科学而系统的理论武装学生,同时重视用丰富而鲜活的事实和案例启发学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比较,引导学生悟道明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教学要接地气,要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既精耕学理,把理论讲精、讲透、讲活,也植根实践,用实践赋予教学以鲜活感、时代性和感染力。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一方面,思政课教学有统一的使命担当,有一致的育人归宿,要切实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做到认识趋同、步调一致,以便于集中统一领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