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浅谈党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合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党史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4 13:54
何杏英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实验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党史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思想信念的形成与巩固。
关键词:党史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凭借道法课堂,厚植爱国情怀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段目标提出“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这说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的重要性。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是开展党史教育的素材,本单元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其中“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引导学生知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所进行的奋勇抗争历程等,还有“中国有了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和“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话题,重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努力学习,培养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下文以第一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凭借道法课堂,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本课共有3个话题:从“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三个历史事件出发,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道法课堂以活动为核心,所以在第一课时“虎门销烟”教学中,笔者设计了3个活动环节:活动一:认识鸦片的危害(通过介绍英国向中国输送鸦片的目的切入,帮助学生了解英国是怎样向中国倾销鸦片的,使学生明白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活动二:探究虎门销烟(通过视频播放,由此认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活动三:说说鸦片战争(理解国力衰败是导致被动挨打的原因)。此环节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面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祖国繁荣富强对人民幸福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后教师还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其中一个作业:1. 做一份以“虎门销烟”为主题的手抄报。2. 与父母分享一下自己对“虎门销烟”的看法。
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慢慢地萌生起来。
二、整合道法教材,打好核心素养底色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的内涵中的政治认同提到:“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下面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例,本课由三个话题组成,“中国人民站起来”“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自立更新 扬眉吐气”三个话题是先后的逻辑关系,呈现了中华民族如何逐渐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舞台。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笔者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播放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并提问学生“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接着教师进行小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各行各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就如在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再一次告诉全世界,咱们国家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作为小学生的你,此时此刻又想说些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我要好好学习,把知识学好,将来也要升空。”又有学生说:“只有咱们的国家强起来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无论学生怎样说,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小就要热爱祖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第2讲的内容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明白从小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三、巧妙抓住时机,提升民族自信
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的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一个民族由于认识到自己在世界民族之中的平等地位,认识到自己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崇高价值,因而产生的对于本民族进一步生存和发展能力以及光辉灿烂前景的确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一)课前研学,激发民族自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丽”第10课“我们爱和平”第三课时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各种努力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就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读本》第12讲第1个内容“和平需要保卫”进行补充,达到知、情、行的合一。学生对和平的呼唤,从个人幸福走向国家安定,再到世界共享和平发展,最终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二)捕捉时事,培养民族自信
时事是最生动的教材,是最真实的教科书。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爱和平”的教学中,教师在关键的环节播放了近段时间的“乌俄战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再去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共创和平的美好心愿。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国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长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融入技术,巩固民族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信息技术。例如: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3课时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教师制作了一个动画视频,把红军的长征路线清晰地展示出来,还伴随配乐播放《七律·长征》,通过动画、音频等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也感悟到长征精神一直在引领着我们,巩固学生的民族自信。
四、开展丰富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课后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专题活动。如:在班上传承“红色”基因演讲比赛,阅读“红色故事”制作手抄报比赛,还有“童心向党,文艺节目”表演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党史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小培养爱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资源。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党史教育,把党的历史传承好、宣传好,把红色资源发掘好、运用好,是每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