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教育工作,重要性,有效开展
  • 发布时间:2023-08-18 11:54

  杨育海

  (浙江省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

  【摘要】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国际竞争的局势非常严峻,人才成了国际竞争的关键。新课改教学下,德育教育工作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的工作重点,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逐渐成为教育行业范围内的研究重点。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现状可知,在传统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基本上是教学工作者工作内容的全部,新课改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传统局面。因此,在新课改教学形势下,教学工作者应该如何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令人深思。本文就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教育工作;重要性;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004-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恰当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小学德育工作而言,首先应认识到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管理模式,营造宽松的德育管理氛围,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道德教育中来,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小学生对于正确道德观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促进他们德育素养的发展。

  一、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正是孩子形成三观的阶段。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持相反的观点“人之初性本恶”。其实人本来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这都跟一开始形成三观的时期所受到的教育有关,新时代下智能手机盛行,现在的小学生可不止我们的小学时期只有课堂和放学的玩伴,他们会自己接触到各种信息,很大可能会接收到错误的甚至违法的信息,在没有人告知他们这是不对的情况下,在他们脑海里形成的印象就很可能是酷的、是值得模仿的。所以,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时代下为了使小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发展小学德育教育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明确德育教育的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任何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都不能离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在进行和推进中,学校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航向,为学生的前进指明航线,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和进步,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面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一线的教育者要全面分析和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各种状况,要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依据,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育教育。学校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集体”的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让学生心中有梦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前,要先与班主任协商,确定一个明确的活动目标,确定最终想要达成什么任务。比如,“植树节”,学校会发起倡议,号召全校师生植树造林,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在此过程中,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班主任则可以大力宣传保护大自然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地为班集体和学校增光添彩。这种确立了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德育教育更具教育意义,体现出真实的价值。

  (二)创新德育方式

  在新时期下要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将德育印在心中,而不单纯地以一些机械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式地接受德育知识。所以创新德育方式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在意识上提高对德育的认识,进而将其反映到实践行为当中,并且在实践中履行,这样才能够使得德育教育创造应有的价值。当然,小学德育教育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要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开展德育工作,同时还要结合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要德育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将思维引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更有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长期性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观看有人乱扔果皮纸屑,然后环保阿姨在后面打扫的场景,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正,这样的德育教学方式比单纯的让学生不要乱扔垃圾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三)组织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学生道德体验

  德育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习惯和能力,而这些都必须要在实践中才能够得以形成和发展,所以德育教育绝不能是单纯地说教,这样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对此,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和开展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具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进行策划,确定德育活动的主题,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我的道德教育中实现道德标准的内化,丰富道德认知和体验,进而在实践中升华为具体的道德品质、习惯和能力。例如,我们可以每个月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通过班会时间组织德育活动,让学生们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如,以“亲情”为主题,让学生们围绕主题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环节,就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随后,再针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指导、教育,以此丰富学生的德育认知和体验。这样,通过组织开展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道德体验。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为了避免单一的言语说教,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动画、影视资料等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亲社会行为,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还可以借助模拟现实技术等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不友好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社会、家庭以及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都对新形势下展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阻碍影响,所以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班级网络德育探索[J].课外语文, 2021(06):93-94.

  [2]戎伟宾.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1(06):165-166.

  [3]许悦.“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55-15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