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高
  • 发布时间:2023-08-18 12:04

  彭月秋

  (浙江省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数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习初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各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学习有效性已成为新时期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下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的研究,以期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4-008-01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效性教学是教学的开展课堂教学中,将自身主导者地位充分发挥出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使用效率偏低,学生学习负荷偏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很多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欠缺实质性、针对性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应试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未来健康成长。

  (二)教学形式单一,教育观念过于传统。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传统化,几乎没有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和改善,哪怕是教材已经更新,但是教师还是会选择以往的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使得原本就枯燥、繁琐的数学教学活动,很难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只有制定明确、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才能使教学不偏离课标要求和培养目标,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标内容要求的理解,掌握其内涵实质,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态度与情感。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等因素,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综合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预设科学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教师应在课堂相关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这样不仅巩固了复习前的几何知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率。在以下练习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让学生掌握活动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把枯燥的计算变成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享受学习,热爱学习。由此,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科学情境预设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学生理解掌握

  毋庸置疑,教师需担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定要设计好课堂练习,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注入力量。通常情况,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需具备以下几点要求:第一,需要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活页练习单,引导学生定时保质地完成,最后将活页练习单装订成册,专用于临考复习。第二,黑板练习主要包括讲前测、例题讲解、同类题型练习这三大环节,教师可采用抽问的形式进行随堂考查。第三,课堂练习不应局限于书面,也可以是口头表达、动作示范等多元化的练习方式,练习方式越多元化,学生的疲惫感才会越少。第四,练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独自完成练习。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多媒体工具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工具一方面能够生动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包含的海量信息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有效性。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困惑,滥用信息技术就是其主要危害。部分教师急于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一概而论的滥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但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而适得其反,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首先考虑其有效性,科学性,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五)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

  基于数学科目本身的教学特性来看,单纯的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极易使学生们产生乏味的情绪。对此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当中建立起相对完善且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在组织学生们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待人态度,使用恰当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学生们在回答完问题之后,不论学生回答答案的对与错,首先应当对学生这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询问学生产生错误答案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们一同探讨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让学生们能够从其他同学的错误导致总结、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除此之外在相对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影响之下,数学老师可以获取到更多学生们学习情况的信息,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帮助数学老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与教学内容,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不断和学生进行配合,提升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这样课堂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永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1(15):55-56.

  [2]檀玉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学周刊,2021(14):47-4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