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里的“梵高”:阿贝拉多·莫雷尔和他的帐篷相机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帐篷,相机,“小孔”
  • 发布时间:2023-11-04 09:35

  摄影/ 阿贝拉多·莫雷尔

  文/ 张丹雨

  Photos by Abelardo Morell

  Text by Zhang Danyu

  当34 岁的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从法国的巴黎搬到阿尔勒时,他希望能够在那里建立一个艺术家社区。1888 年初,这位孤独的艺术家背着他所有户外绘画的工具,在这座城市周边的田野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134 年后,已经74 岁的阿贝拉多·莫雷尔(AbelardoMorell)追随着梵高的步伐于2022 年6 月也来到了这座城市。“我非常喜欢梵高,尤其是他在法国南部创作的一系列绘画作品,这也是我决定去那里旅游的主要原因。”莫雷尔说。但比起复制和粘贴,莫雷尔更想要在梵高的启发下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摄影作品。

  他做到了,结果也让人惊喜。莫雷尔和他的助理带着进一步改良过的“帐篷相机”(Tent Camera)完成了他最新的一组作品——《在地面上:追寻梵高的足迹》(On theGround: In the Footsteps of van Gogh )。站在梵高曾进行过创作的地方,莫雷尔的摄影作品以一种绘画的质感呈现了他对同一处风景的光线和土地自己的解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帐篷相机”。

  “帐篷相机”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一个可移动暗箱。如图所示,莫雷尔在帐篷顶部安装了一个潜望镜型的光学镜头,将外部的景观投射到帐篷内部的地面上。与此同时,他还在帐篷顶端架起一台相机拍摄帐篷外部世界与帐篷内部地面的交汇之景,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使得投射在上面的风景也呈现出不同的绘画质感。

  “帐篷相机”的想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和改进。莫雷尔的灵感最初来源于1991 年他在波士顿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任教时给学生上的一堂课。当时,他想要向学生们展示摄影的基本原理。于是他将一个纸箱放在桌子上,在箱子的一侧戳了一个洞并安装一个镜头。随后,莫雷尔在箱子外侧支起一个架子,放上灯泡。莫雷尔点亮灯泡,镜头将灯泡投射到纸箱的内壁上。他随即拍下整个装置,照片中真正的灯泡由于长时间曝光已经白得不成样子,而它在纸箱内的投影看起来却更像一个真实的灯泡,甚至连里面发光的灯丝都清晰可见。

  受此启发,莫雷尔开始将房间改造成暗箱,拍摄了一系列照片。比如他家窗外的风景投射到儿子玩具房中的场景、时代广场投射到酒店房间内墙壁和床上的样子,等等。此后,莫雷尔在巴黎、伦敦、佛罗伦萨和圣路易斯的房间里都进行了类似创作。直到2008 年,莫雷尔意识到他并不需要守着一个坚固的房间来制造暗箱,他可以用一顶黑色帐篷来替代固定的房间,并用潜望镜镜头将外部的景观投射到帐篷内部。

  “19 世纪的一些艺术家们会借助暗箱来帮助他们绘画,以便回忆他们看到的风景。有趣的是,这种方法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就已经先被画家们采用了。”莫雷尔说道,“而帐篷相机极大程度地解放了我,让我可以在以前无法使用暗箱技术的地方进行创作。可以说我现在拥有了一个可移动的暗箱。”

  自此,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莫雷尔面前展开,他带着他的“帐篷相机”,开始追寻前人的足迹。莫雷尔先后到过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在法国和英国创作过的地方进行拍摄。那时他的“帐篷相机”是一个7×10 英尺的真帐篷,不仅帐篷本身笨重,而且拍摄时人必须在帐篷里面,这样既影响了相机拍摄的角度,天气炎热时对里面的人更是一种折磨。后来经过不断地改进,才有了如今轻巧了许多且摄影师可以在外部操控的“帐篷相机”。

  “有许多伟大的摄影师都拍出了令人惊叹的风光照片,以至于后人再想创作出新的作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莫雷尔感叹道。但幸运的是,作为一个试验主义者,他让光学镜头、摄影和艺术史三者交融,最终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位置。远方和脚下、广阔无垠的风景和帐篷内部的地面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交织成了一幅幅艺术画作。

  莫雷尔的探索也远远不止于此,“我一直非常喜欢19世纪的法国风景画,有许多画家对我影响至深,比如卡米耶·柯罗(Camille Corot)、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以及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等等。”这些画家都可能成为他下一组作品的灵感来源,而眼下,莫雷尔还未完成对梵高足迹的追寻,他计划前往法国的奥威尔小镇进行创作,那里正是梵高放下画笔、结束自己生命的地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