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齐升的青岛资本市场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岛,资本,市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1-04 11:26
文 本刊记者 高扬
一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对城市来说,上市公司数量反映了活力,而上市公司的市值则意味着资本对企业发展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认同,是企业乃至一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2 022年即将落下帷幕之际,在资本市场一路追赶的青岛又带来了新的惊喜。在历经三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后,青岛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终于超过烟台,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在山东省内的双“登顶”。
数据显示,11月29日,青岛6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7832.19亿元,烟台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7798.71亿元,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首次跃居全省榜首。在11月29日以来的多个交易日,青岛稳坐全省A股上市公司市值“头把交椅”。对于青岛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节点。
“青岛军团”在资本市场上持续追赶
青岛曾是山东资本市场的“破冰者”和“领跑者”。1993年,青岛啤酒先后发行H股及A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与内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从此拉开了青岛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幕。
自19 9 6 年之后,青岛在资本市场上放慢了脚步,上市公司数量逐渐被济南、淄博超越。21世纪前,青岛仅有6家企业上市。其中传统的“五朵金花”占据四席,彼时的青岛,制造业是城市发展主流。
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重大转变,深交所中小板推出,使大批中小型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山东也因此获利。这一年,山东资本市场前四名形成了济南15家,淄博10家,青岛9家,烟台8家上市公司的格局。
2008年,借助民和股份、恒邦股份和烟台氨纶(现名泰和新材)3家中小板企业的上市,烟台上市公司达到13家,成功超越青岛,排在济南之后,位居山东第二。彼时的青岛,在省内GDP排名第一,但上市公司数量已经排到第四位。
近几年,随着资本力量在城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意识到自身不足的青岛开始认真反思,得出了结论是:企业证券化率偏低,与企业家资本意识和运用资本的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与整座城市的资本氛围、产业结构等密切相关。2018年山东新增的6家A股上市公司均来自青岛;2019年青岛新增9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业绩亮眼;2020年青岛全年新增过会及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7家,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底,青岛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达到5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达44家,总数终于反超烟台,位列全省第一。
如今,青岛迎来了全方位开放的大势,站在了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风口。2022年前11个月,青岛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8家,其中境内上市总数63家,位居全省第一,实现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各大交易所与板块的全覆盖。分板块看,青岛北交所上市公司3 家,居全省首位。青岛科创板上市公司6家,与济南并列全省第一。另外,41家主板、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均领跑全省。
业绩是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市值的重要因素。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62家境内上市公司总营收426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57%,高于8.52%的全国水平;实现净利润总额38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0%,高于19.8%的全国水平,有力支持了青岛高质量发展。
青岛跃居山东省内A股“市值第一城”
尽管青岛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已经遥遥领先,但在市值指标上多数时间仍不及烟台。2022年11月底,山东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6319.42亿元,青岛、烟台、济南三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列前三。经过近几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青岛上市公司“量”“质”齐升,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835.01亿元,反超烟台7749.57亿元的总市值,跃居全省第一。
通常,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值对区域上市公司总市值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落后,主要在于市值较高的头部企业匮乏。烟台有万华化学这个龙头企业作为市值“压舱石”,万华化学常年盘踞鲁股市值首位,而青岛的海尔智家、青岛啤酒长期位居其后。2020年,在数量实现“逆袭”后,青岛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却没有建立起优势,山东“市值第一城”的位置还被烟台牢牢掌握。
其次,是青岛上市企业总体体量偏小。数据显示,青岛上市企业2021年的平均值市值只有150.61亿元,不仅落后于烟台的193.88亿元,而且落后于潍坊的164.66亿元。当年末,市值低于30亿的青岛上市公司共有15家。青岛新上市企业多集中在创业板、科创板,市值增量有限。
根据w i n d数据显示,截至2 0 2 0年1 2月3 1日,烟台市4 4支股票、市值8402 .61亿元,位居全省城市首位;青岛市44支股票、市值7319.04 亿元,位居全省城市第二位。2020年底,青岛和烟台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尚有千亿元的差距。
2021年,青岛新增A股上市公司13家,不仅占据山东总量的近1/3,而且是山东唯一增量达两位数的城市。而老对手烟台在2021年只新增了3家A股上市公司,这使得青岛在上市企业总数上彻底甩开烟台,并把对烟台的市值差距从800多亿元缩小到100多亿元。
2022年上半年,青岛把与烟台的市值差距缩小在50亿元左右。随着下半年鹏博士、华铁股份等“外嫁”企业的市值计入,青岛最终实现了总市值的逆袭,同时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保持了两位数的领先优势,在山东资本市场得以傲视群雄。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的表现,不难发现资本的喜好,那些符合时代潮流,带有高端、新兴、科技标签的产业和企业,在资本市场更受青睐。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成功逆袭,不仅是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的功劳,其背后还有“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新生代”加速成长等多因素的叠加共振。
上市公司市值是产业结构的缩影,青岛上市公司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和小众细分领域。海尔生物、高测股份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各自细分赛道具有较强话语权的上市青企,已经成长为百元股、百亿市值,它们不断优化着青岛上市军团的产业结构,也成为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进阶的中坚力量。整体来看,近几年上市的“新生代”实力不俗。相关数据显示,至12月13日收盘,青岛2022年新增的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26. 36亿元,占“青岛军团”总市值比重近3%。
与资本市场先进城市相比,青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在山东省内,青岛的领先优势也不是那么绝对,尤其在市值排名方面,还存在一定变数。
青岛将培育出更多优秀的“种子选手”
今年以来,青岛资本市场延续了之前良好的发展势头,2022年6月末的9天时间里,6家青企IPO申请获证监会和交易所受理;7月,三柏硕、豪江智能两天内接续过会;11月,雷神科技、三祥科技两家企业同时获证监会核发批文。青岛企业上市进程呈现加速跑姿态,构建了企业上市良好生态。截至12月9日,青岛辖区上市辅导备案企业为19家,上市“后备军”数量充足。
下一步,青岛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环境、营商环境,丰盈资本生态圈,为资本市场培植更多的“种子选手”,壮大青岛上市军团的规模。同时,青岛还应依据各个上市交易所的特点、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拟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命中率。10月21日,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青岛提出,2023年,将力争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以上,继续保持企业上市快速发展态势,在北方城市资本市场上争先进位。
近年来,青岛市着力优化资本市场营商环境,在全国首创推动企业上市“十项工作机制”,增强企业上市内生动力。同时,制定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白名单”,严格把控准入门槛,定向重点培育,动态优化调整,做到“无事不扰,有事立办”。截至目前,已有117家企业纳入首批“白名单”。与此同时,青岛市注重对后备企业的培育,构建梯度培养体系,精准建立442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后备库,上市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青岛市不断健全专业服务体系,借助平台资源,深入开展资本市场专项培训活动,为90余家拟上市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培育,对400多家培育企业实现调研服务全覆盖,有效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态势、化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数量的9 0 %以上,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无异于向中小企业打开登陆资本市场的大门。区域股权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企业向“上市门票”冲刺的过程中,与它们距离最近的区域股权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平台、地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蓝海股权”)为打造青岛资本市场“金字塔”提供了坚实的底层力量。记者了解到,蓝海股权成立至今,已聚拢2111家挂牌企业、8万投资者群体,累计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311.3亿元,助力7家企业实现A股上市,14家企业登陆新三板、2家启动海外上市。
2022年8月,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承接运营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全面承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五大交易所的青岛服务基地“在地化服务”。承接至今,已举办各类培训、沙龙等60多场次,调研和服务企业1000多家次。
未来随着青岛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青岛资本市场一定会开启新的征程,迈向更高的台阶,为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