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制作技艺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雨伞,技艺,香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1-10 14:04
香港一到颱風天,垃圾桶裡總是塞滿被丟棄的破損雨傘。不知從何時開始,雨傘就成了消耗品,價格便宜,品質自然便跟不上。人們習慣了這種消費模式,卻對環境造成很大破壞。
現在買一把傘很容易,價錢又不貴,而幾十年前,人們能擁有一把鋼骨傘卻是身份象徵。電影裡黃飛鴻持傘退敵的颯爽英姿深入民心,而這把傘的出品人就是香港百年老店「梁蘇記」。
純正鋼骨 永久保修
民間傳說,春秋時,魯班發明了第一把傘。傘的應用至少已有3,500 年歷史,最初稱為「簦」,到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方儀式,稱為「羅傘」。最早期的傘用綢緞來做傘面,後來的傘面則多數用棉紙刷上桐油,傘骨通常用竹或木,傘身較重,製作工藝繁複。今天四川瀘州和江西甲路的油紙傘製作技藝、杭州西湖綢傘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前民間用傘大多是油紙傘,1880年英國發明了鋼骨傘,不久便傳入中國。「梁蘇記」創辦人梁智華1885 年在廣州開設第一家門市,「純正鋼骨,永久保修」便是那個年代的「梁蘇記」對顧客的承諾,一諾便是138 年,有多少生意能傳至第五代,更何況做傘也不是甚麼大買賣,利潤想必有限。懷着好奇的心思,我走訪了「梁蘇記」第五代傳人梁沅淇。
傳承家族生意 推廣傘文化
梁沅淇在加拿大修讀經濟學,學成之後回店舖幫爸爸工作,現在負責店舖的設計、營運,將嶄新的經營理念灌輸到老店的運作中,希望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梁蘇記」。從小在店舖進進出出,耳濡目染傘的製作過程,讓梁沅淇對「梁蘇記」以及傘文化有着深厚感情,「這是家族生意,也是一根紐帶」,是對家的呵護讓梁沅淇接過這支接力棒,讓「梁蘇記」未來的路能走得更遠。
製作一把傘有很多工序,首先要剪裁傘布、縫紉傘布、然後是釘珠、紮頂、上線,接着捲傘、釘鈕扣,最後安裝傘頭、傘尾。現在做傘,主要靠梁沅淇父親梁孟誠,梁師傅還要負責維修傘和做傘文化推廣的代表。雨傘製作技藝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對於自己畢生從事的手藝被大眾認可,梁師傅非常自豪,也義不容辭地幫助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做宣傳、展覽的工作,還開設工作坊將雨傘製作技藝進一步推廣,希望喚醒大眾對香港製造的關注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