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建水上房屋 ,应对气候变暖

  • 来源:出国
  • 关键字:荷兰,气候,浮力
  • 发布时间:2023-11-10 14:46

  文/ 刘少才

  荷兰建水上房屋应对气候变暖

  位于欧洲北部的荷兰,是有名的低洼之国,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所以当涨潮的时候,潮水容易流进居民的屋里,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其有限空间和如何与水抗争上,在过去的300 多年里,荷兰人通过填海造陆,建防水堤坝,应用抽水系统与海争地。但从1990 年开始,荷兰人重新开始反思,他们知道不可能将水永远关在门外,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变暖,冰山融化和城市不断扩张。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荷兰政府请了许多建筑设计师、水利专家、各届名人、科学幻想家等出计献策,最后终于想到建造几种水涨屋高的水上房屋。

  第一种:钢管底座的水上房屋建造这种房屋,首先需要在陆地上把房屋的大体模样建好,接着在水面上放上一个底座,这个底座是由许多钢管组成的,因此会有很大的浮力,然后在底座上安装房屋的金属的钢架,最后把房子组装起来。

  一座完整的房屋就建好了。当遇到洪水时,借助水的浮力,使房屋自动浮起来,水涨屋高,房屋就会像一艘安全的船,使人们免遭洪水的冲击。如果没有洪水,这样的房屋就稳稳地坐在原地不动,就如同生根了一样。这种钢管底座的房屋主要起到“防”的作用,不必担心某一天突然上涨的海水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当然,这种房屋既要质量轻,遇水有足够的浮力,又要实用,这是目的。

  第二种:发泡底座的水上房屋钢管虽然是空心的,但毕竟是金属材料,重量不容忽视,如果水的浮力不够大,就浮不起来,就会水漫屋地,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发泡底座的房屋。目前,这种发泡底座的房屋已经形成了规模,荷兰目前就建有许多这样的水上社区。发泡底座首先是一个 “大”,水上小区是将水上房屋建在一个大方块发泡塑料组成的漂浮的地基上。为了让这方块达到一定的结实度,必须把它包在水泥里。在它内部也填充了肋骨状的水泥。在这种方法下做成的漂浮体的尺码可大可小(这里的小是指一栋或几栋房屋),并且能够载重三层的房屋。

  还要将沉重的桩子打进了水底的泥中,保证地基和房子固定在原地。这样,水上房屋可以随着水位的上升或下降而上下移动,但不会前后移动,人住在房子里不会摇摇晃晃,像晕车、晕船一样的“晕房”现象大可不必担心。房屋的基本材料都是在工厂定制好后,直接在地基上拼接而成。但盖在漂浮体上的房屋不可以超重,所以这些房屋都是木质骨架建筑。房屋的墙壁就是一个里外都被覆盖着的木头构架,然后在里层外层覆盖面的夹空处加上厚厚的隔热与隔音层。

  第三种:混凝土底座的水上房屋

  这种水上房屋不是随水涨屋高,而是固定的高度。荷兰的建筑设计人员受到了海上钻井平台的启发,希望能够把房屋设计成像飘浮在水面上的样子,在他们的构想中,房屋被设计成了2 部分结构,一部分是水面上的木质结构房屋 ,一部分是水下的中空混凝土结构地基。

  其实,像这样的混凝土底座的水上房屋早在二战时就形成了雏形。二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为阻止德军的进攻,制定了一个“默恩塞尔海洋堡垒计划”,计划是在英格兰开工建造堡垒。堡垒的底部是一艘驳船,驳船上的两座高塔将驳船与顶部的甲板相连,建筑物都坐落在甲板上。建造完毕后,驳船在被拖拽到英吉利海峡萨福克郡外海面上的怒涛沙洲的指定区域之后被故意凿沉,以使之陷入沙洲的预定位置。高出水面的部分,有军事设施和官兵住的房屋。由于水下部分是钢筋混凝土圆柱,所以不怕海水腐蚀。只要造得有足够的高度,就不怕海水来袭。这种海上平台似的建筑,平台上可是混凝土,也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木质材料或其他人造材料。这种形式的水上建筑,也就是原来的高脚屋加上了现代高科技。

  不断完善的设计

  水下看不见的工程就是水下排污系统和其他管道工程,污水通过统一的管道输送出去,绝不能直接排水里。

  到目前,荷兰这样的水上建筑早已成熟,已形成了许多水上社区了。如果说,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荷兰水上船屋是令人羡慕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船屋多是渔民打鱼和生活场所。而今, 水上房屋已经成了荷兰人生活的一种时尚,在很多人看来,它不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对付全球变暖的一种最理想的生活居所和工作场地。同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觉每一天都像在度假,可以随心所欲的下海游泳,可以随时钓鱼。我们常说“笑比哭好”,低洼之国的荷兰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海水持续上涨的趋势,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不是这样,果真有一天,南北两极冰山融化,海水上涨过快,到时候哭就来不及了。

  荷兰是少数几个被迫长年累月地与水争地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丰富的水上建筑经验。荷兰知名建筑师科恩·奥色斯的“水上建筑事务所”,目前已设计过水上学校、公园、公路和住房等多种建筑物,扫清了很多技术障碍。水上建筑物容易移动,一旦它们需要转移到别的地方,采用推和拉的办法就可以改变位置。奥色斯甚至为这种建筑方式创造了一个术语:无疤痕开发。这种建筑的理念不是填海造田的侵略式开发,而是将水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让建筑群组成的城市适应水的分布,因而受到了环保机构的称赞。

  奥色斯设计的漂浮房屋,其概念不只是单一建筑物,而在于创造能够漂浮的社区。他采用乐高积木的概念,让每一栋漂浮房屋都可跟任何其他的漂浮房屋连结扣合,当洪水来临时,整个社区就能一起安全的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房屋的结构为建筑开启崭新面貌,这种多元的建筑形式不同于陆地上的静态建筑。漂浮的房屋与都市的组成创造了自由性。其可移动性更打破建筑既往驻在固定地的概念,它可以更不需要依附在固定的环境方位中。

  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趋势下产生,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或许从更源头来思索,人类本身自省对于环境的共同责任,才是让地球得以继续维持人类生存的动力。

  2011 年,荷兰一家房地产公司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东部建设了43 套水上房屋,并将其命名为“斯塔格岛”,意为“码头上的小岛”。这43 套住房像小船一样停在码头上,从左至右占地约4 个码头,每套房子有3 层楼,并带有一个大阳台,面积达160 平方米。

  水上房屋的地基是一个外层涂上聚苯乙烯的混凝土大水池,可以保证房屋浮在水面不至于下沉,此外房屋底下还有多个混凝土锚将房子固定住,同时这些锚还可以保证水位上升和下降时房屋也可以随时与水位同进退。

  人水共生,以水造福

  荷兰的水上房屋设计着眼于百年大计,因为有关专家估计,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一百年内海平面将上升1.5米,许多海岸附近地区将被淹没。果真如此,像荷兰这样的低洼之国,国土内又河道纵横,海面上升,河道水位必然不断上涨,荷兰的专家们已经意识到目前修建的拦河大坝已经无法挡住洪水了。

  荷兰人已不再把水看作威胁,相反应当将其视为一种机遇,一次挑战。“人水共生”这一全新战略思想的水上住宅项目应运而生。一些国家的沿海地区被淹没的危险迫在眉睫,但在荷兰,“人水共生”已成为全国各地风行的理念与模式。人们的生活开始与水息息相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