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

  • 来源:畅游行
  • 关键字:精神,象征,古代
  • 发布时间:2023-11-17 19:02

  寒冬时,草木凋零,却有“三友”在严寒中挺霜而立,为白茫茫的雪地增添一抹色彩,它们就是深受古代文人墨客所青睐的——松、竹、梅。因松常青不老、竹宁断不屈、梅花迎寒盛放,且皆不惧严寒,故被古人赋予坚贞、清高及不屈不饶的君子情操, 合称“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宋代,在众多由来之说中,最著名的一个与北宋文学家苏轼有关。苏轼因遭受政治迫害,被贬到湖北黄州(今黄冈),不仅看不到复出的希望,日子也过得贫困潦倒。于是,他自己种植稻、麦等作物以改善生活,还在院子种上松、竹、梅等草木作为点缀。据传,一年春天,黄州太守徐君猷前来探望他,见居所冷清萧瑟,便问他会否觉得寂寞?苏轼爽朗大笑,指着院中草木说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大意为沥沥的风声与淙淙的泉水声是两部优雅的乐章,又有松竹梅3 位好友陪伴,怎么会觉得寂寞?)苏轼在逆境中以松、竹、梅自勉,依旧保持正直坦荡的品性,为世人所敬仰,因此人们便把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另有学者认为,这一词首次出现在南宋文人周之翰《爇梅赋》的“春魁占百花头上,岁寒居三友图中”里头;亦有学者认为,这一词源自宋代绘画作品当中的诗词。不论出处为何,不可否认的是:岁寒三友是古代文人重要的精神象征。

  君子的标杆

  虽然岁寒三友组合在宋代才出现,但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松和竹已被拟人化,成为当时社会君子的标杆。被誉为“三友之首”的松树,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不论在贫瘠的土地或陡峭的悬崖上皆可见它的身影,且数百年如一日耸立在那里。故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道出唯有像松柏一样经得起考验,才能显示出情操之高尚,是为君子。也因此, 松成为世人追求正直和坚韧品格的榜样。

  然而,备受世人追捧的松树也有被“讨厌”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曾写过一首名为《山松》的顺口溜,用以抒发他对批评朝政士大夫们的不满:“松! 有风你也嗡,无风你也嗡,砍掉松梢不发嫩,落地松籽满山松。”大意为不论他制定什么政策,皆有士大夫们“嗡嗡叫”,他怎么砍都砍不完,着实令人烦躁。

  至于竹,则以清新素雅、中空有节的姿态,被古人视为高洁雅致、宁断不屈和宽阔胸怀的君子。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记载,东晋书法家王徽之有次临时寄住于某处,便立即让人种下竹子。有人问他为何如此费事,王徽之指着竹子道:“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外,众所周知喜爱吃肉的苏轼,竟也能够为竹放弃所爱。他在《於潜僧绿筠轩》一诗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知己难寻啊!

  低往高处走的梅

  岁寒三友中的梅,在唐代以前并不如松和竹般受文人所推崇。魏晋南北朝时,文学家鲍照在《中兴歌》一诗中提到:“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愿君松柏心,采照无穷极。”借梅花只有短暂的美丽来衬托松与竹终年常青;而吴均更是在《梅花诗》中写道:“梅性本轻荡,世人相陵贱。”认为梅花是低俗之物,在冬天盛开只是为了吸引达官显贵的注意。梅花在当时之所以被轻贱,是由于那个年代有闲情雅致赏梅的人多为达官显贵,因此其被比喻为向往权贵的低俗。

  到了唐代,梅花常用于感慨季节变迁和人生无常;直至宋代,不得志的文人才开始把自身品行投射到梅花身上,谓其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含香绽放,赋予它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梅花绝句》则写道:“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自此,梅花正式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岁寒三友一词的问世,更奠定了梅花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诗词、绘画、陶器、玉器等艺术作品从此大量涌现,影响深远。

  岁寒三友纹

  在众多中国古代艺术品中,陶瓷可谓风靡全球的品项之一。多年前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更让瓷器进一步被广大民众所熟知。那么你可知岁寒三友亦是瓷器的主要纹饰之一,被称“岁寒三友纹”?

  以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纹瓷绘,最早用于元代景德镇民窑的青花瓷上。当时汉人受到压迫,许多文人不愿入宫为官,青花瓷器上大量出现的岁寒三友纹,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价值取向。然而,由于受蒙古民族文化影响,瓷器的绘画风格又显得豪放洒脱、富有层次感:松树枝干较粗壮、竹节间留空隙、梅花有花无叶,并以蕉叶纹、灵芝、小草等作为点缀。

  明清时期,岁寒三友纹以高尚品格和吉祥寓意,成为民窑和官窑瓷中常用的纹饰。明代瓷器上的纹路丰富多样,注重留白,因此岁寒三友常搭配山水、洞石和阁楼等构成庭园景致,富有文人画的韵味;清代时,纹饰注重写实,线条分明、平滑,色彩更为绚丽,如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除了以青花色绘制外,还以色彩略暗的釉里红描绘松干和梅花。

  如今,岁寒三友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受到广大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喜爱。不论是以诗歌、图像或任何形式展现,它们都在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遭遇困境时,不要屈服,砥砺前行,总会熬过寒冬,迎来春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