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3-11-25 16:32

  徐爱

  (江苏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摘要:规则意识指的是人们下意识按照规则样规范自己行为举止,增强法律意识,属于现代人坚持遵守的一种意识,对国家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日常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真正体现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同行人士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0-002-01

  规则是维持社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行为做事的相关规章准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之外,也要强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他们未来学习观念、学习方式优化给予条件,同时改变学生的生态态度和学习习惯,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相应影响。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素质教育逐渐渗透到各个角落,小学教育也不再对学生的成绩投入重视,而是时刻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很大帮助。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则

  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自主调整教学状态,以全新面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整体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匮乏,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不集中,甚至面临重重难题。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其中。比如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融入情境中,切实感知是非对错。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和调整,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好奇心,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带来的趣味性。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一课时,教师勇于尝试将课堂转移到课外,创设真实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根据亲身感受,认识到“安全地玩”和不安全地玩的实质区别。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发现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为学生播放部分正反面安全视频,对规则有了深刻认知,改变以往客观想法。由此得知,通过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规则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严格遵照这一规则一直持续下去,规范自身道德品行。

  二、设计趣味活动,体验规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同教育学科的实施对小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深远影响,但如果只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除了让他们积累诸多文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借助道德与法制加强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延伸学科知识范围,促使学生行为习惯有所改善[1]。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规则认知不清晰,导致规则意识不健全,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干扰教学进度,或者在校园中随意乱丢垃圾,这些行为都能体现出规则意识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小学生如同白纸一张,需要由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潜意识了解规则,增强清晰度,塑造良好道德品行。尽管如此,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其给予诸多关注,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他们实现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养,确保小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直接关乎活动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学采用趣味活动设计让学生切实感受规则,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强化规则学习能力。比如,将短篇故事以情境形式整体呈现出来,或者将规则编制成绕口令和歌谣,有利于学生借助活动体验规则,大幅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进而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规则,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以学习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校园里的号令”为例,教师采用多媒体直观呈现两张图片,第一张是学生随意坐着,部分学生聊天,还有在玩游戏,甚至有个别学生没有在教室内。另一张是学生坐在课堂内认真听讲,全神贯注地凝视黑板。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班级规则和校园规则依次评价图片,随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表演情景短剧,再次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当学生感受结束后向学生提出“在课堂中你会做些什么?你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违反校园规则?”让学生将自己方法表达出来,与学生共同分享。此外,教师运用编故事、儿歌等加强规则记忆,并且采取比拼,试图观看哪个学生设计效果最佳,给大家留有深刻印象。通过趣味活动使学生感受规则,除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习积极性,还能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

  三、明确规则界限,认识到规则重要性

  正确规则意识能够引导人们价值观导向明确,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影响,真正感受社会带来的益处。但部分不遵守规则的特殊人群,也会长期重复不良行为,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坏习惯,这样便成为反面规则,对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威胁。这就要求小学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外界规则界限有了清晰感知和认知,检验是否对错,防止因意识模糊让自己无形中陷入反面规则中。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声点”为例,直观播放地铁大声喧哗视频,立即询问学生这一行为是否正确。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潜意识帮助他们养成是否对错判断能力,对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2]。

  总结: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除了改善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还能在深入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设计长期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在真正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过程中,对社会规则也有了大致理解和认识,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素养。由此得知,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很大帮助,不仅重新入了解社会,还能通过正确价值观自主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更好推动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程程.刚性规则柔化落地——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规则意识”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2(03):106-108.

  [2]田海燕,吴金航.儿童规则意识培育的内容、特征及实施路径——基于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21,13(03): 31-3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