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吗要救市?让它跌啊

  这个问题大概是从今年7月就开始了。

  什么问题?就是市场参与者们好像逐渐把注意力放在有关部门以什么方式,以及应该以什么方式让股票市场涨起来这个问题上。

  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看到有关部门还真是蛮尽力在做这件事。

  首先,在交易方式上,凡是那些形式上有利于市场上涨的都被放大了,然后,看上去不利于股市上涨的都被“缩小”了。

  这里面包括降低印花税、增加股票的交易时间、尽量缩小A股做空的通道、允许股票以更小的份数在市场上交易……

  唯一舆情热议而有关部门没有采纳的意见是,让A股股票实行T+0交易(在这解释一句,A股市场实行的是买入股票最快第二天才能卖出的制度,也就是T+1;如果买入的股票当天就可以卖,就是所谓的T+0)。

  有关部门对此的谨慎态度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相对于T+1,T+0是不是真的有利于股市上涨非常不好说。在2016年,有关部门当时的领导者曾经推出一种叫作“熔断”的交易制度,目的也是限制市场的快速下跌。然而市场的情况和制度的设计初衷正好相反,“熔断”制度一经推出,市场连续出现快速下跌。

  其实这种制度是经过所谓的专家反复验证的,市场舆情在熔断实际发生之前也是持乐观态度的—但真出了事,没人会愿意出来负责任。最终结果是,那个其实还算中肯踏实的领导者的仕途也因此“熔断”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的有关部门管理者不得不考虑得深一点。

  在一系列措施没能取得特别理想的效果后,有关部门开始了另一项动作,就是“抓坏蛋”—到底是谁让这些政策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个活动自打证券交易印花税宣布调降的那个星期一之后达到了高潮。

  “坏蛋”是谁呢?是别有用心的外资?是量化高频交易的私募基金?是不顾大局的融券做空者?还是贪婪不法、内外勾结的券商?抑或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那样,上面提到的这些人他们一人砍了一刀?

  不知道。不管怎么样,有关部门对这些家伙挨个敲打了一遍,但市场还是没有涨。

  当然,事情还没完,热烈期望市场上涨的参与者们进一步开始研究是不是应该由政府直接出资买股票。这种思路最早来自一个券商的经济学家,之后越传越真,甚至有的外媒号称打探到了所谓“要下场”的平准基金的规模—10万亿元。

  央行印钱,财政进场支撑证券,这在其他国家已有很多先例,但都是在市场频临崩溃的时候才会采取的措施,比如欧债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那么现在的A股是不是已经到了这般危险的地步?

  并不是!

  即使按照A股三大指数这一年截至目前最不好的情况,创业板的下跌幅度是17%多一点。作为市场上跳动最剧烈的指数,这个跌幅并不突出,在其跌幅年度排行榜上只排第五位。

  而最能代表中国主流经济部门的上证指数今年以来只下跌了不到3%,在该指数的下跌榜上只能排到第16位。所以事实是,从股票市场涨跌的角度看,今年就是很普通的一年,既不令人欣喜,也没那么令人绝望,但偏偏就是今年,参与者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虑得不得了。投资者所面临的现实和自我认知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其实是可以分析的—但这有点复杂,咱们这次先不聊这个。

  可以肯定的是,有关部门真的没必要抢救股市,那种花纳税人的钱强行把股市买得很高的行为更是没必要。更何况有些看似有价值的措施并不一定真的有利于市场健康。比如把做空市场的成本抬得很高,这反而不利于市场价值发现,那些业绩糟糕、被赋予各种概念的小公司的估值反而容易被炒得很高。

  总的来看,市场现在的讨论热点—怎样才能让股市涨上去—很可能就是个假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想办法让股市在短时间里涨上去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怎么才能让股市涨上去?如果你觉得股市没有涨上去,那是因为股市本身下跌得还不够多,如果跌得足够多,那它就会上 涨。

  2022年和2023年,很多价值投资者都感到失望,因为那些他们测算出估值很低的公司的股票并没有如期上涨,于是他们也加入了诅咒市场的行列。我把这些价值投资者叫作“削苹果机”型的价值投资者。

  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是因为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台初代的削苹果机,它的确可以把苹果削掉,但同时对被削的苹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比如苹果表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苹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苹果要足够圆……“削苹果机”型的价值投资者也是这么严格要求所处的股票市场 的。

  可哪有那么完美的市场。

  沃伦·巴菲特对价值投资的有效性曾经做过表述,他认为这种方法能在60%的年份有效就已经很好了—如果价值投资方式在所有年份都有效,那么就根本不会有价值投资,因为如果那样,股票价格根本不会形成所谓的估值差,投资者也无法套利。

  2023年已经到了第四季度,11月马上就要到了,对股票市场的参与者来讲,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讲好的那个吧。

  在中国股票的历史,乃至大洋彼岸的华尔街股票历史上,11月往往会出现股票的反弹。这种季节性在A股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在2004年、2008年、2014年以及2018年,市场的转折点都出现在11月。

  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市场反转都发生在11月呢?答案一点都不神秘,因为很多暴跌都发生在10月,包括1987年美国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这就是那个坏消息。

  伟大的玛丽莲·梦露有句名言:你受不了我的“浪”,就不配享受我的好。

  梦露是这么说的么?差不多是的,我只是在一些翻译的细节上稍微改了下。

  如果股市能说话来表达自己,梦露的名言完全可以一字不改地被复述。

  当然了,如果你是个思维独立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忽略指数、救市、10月或者11月,它们和你的投资统统无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