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钓鱼的快乐

  • 来源:奇妙博物馆
  • 关键字:古人,钓鱼,快乐
  • 发布时间:2023-12-09 15:59

  文/张致和 冯斯怡 图/唐二胖胖

  从远古到西周,钓鱼跟肚子有关

  说起钓鱼这项活动,历史可是很久远的,它起源于古代的劳动过程。在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存中,人们发现了鱼骨,这说明我们的祖先还没有过定居生活的时候就捕鱼为食了。

  鱼生活在水里,想捉到它们就需要动点儿脑筋。先民们想出了很多捕鱼的方法,比如用手抓、用叉子叉、用网捕捞等,当然也有用钓钩钓鱼的。古人的钓鱼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竹条、木条、兽骨就能当作钓钩来用。在我国,从大连的广鹿岛遗址到赤峰的兴隆洼遗址,再到西安的半坡遗址,都曾经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骨制鱼钩。那时候人们的钓鱼活动,毫无疑问都是为了谋生,为了填饱肚子。

  夏朝至西周时期,种植粮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但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的地方,种的粮食不够,很多人还得靠渔猎和采集来填饱肚子。《诗经·小雅》中一首名为《采绿》的诗,讲的就是妻子帮出外钓鱼的丈夫整理钓丝,好让他钓回肥美的鲂鱼和鲢鱼来。

  随着食物渐渐丰富,人们钓鱼就不仅仅是充饥果腹了,大家开始享受钓鱼的乐趣。同学们听说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吗?故事就发生在商朝末年,可见当时垂钓作为休闲活动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从春秋到唐朝,钓鱼的

  “文艺”范儿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大发展。聪明的人类制作了更加好用的渔网,因此用钓竿钓鱼逐渐成了一项休闲活动。那时候钓鱼,主要用的是青铜鱼钩。

  战国时,楚国的詹何钓鱼技术非常高超,他对钓钩、钓丝、钓竿和钓饵都很有研究,在百仞那么深的深渊里都能钓上满满一车鱼来。他还给楚王讲解钓鱼的奥秘,不但详细地讲了钓鱼的技巧,而且用钓鱼来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后来,楚国的辞赋家宋玉还专门写了一篇著名的《钓赋》,文辞非常优美,也通过钓鱼来讲述治国道理。到了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铁鱼钩。

  又过了200多年,东汉时有一个叫严光的隐士,他年轻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当了皇帝,想请他出来做官,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身披羊裘在齐地的大泽中钓鱼。刘秀让严光当谏议大夫,严光不干,又跑到富春山去钓鱼,后人就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作严陵濑。为了钓鱼,严光连官都不做,看来是真爱呀!在汉朝的画像石上,也有很多人悠闲钓鱼的图案,估计严光钓鱼的样子跟画里也差不多吧!

  汉朝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逐渐安定,钓鱼成为文人之间的雅事。文人们动不动就拿钓鱼来写诗,有表达悠然脱俗的生活意趣的,如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借写钓鱼抒发情感的,如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外,李白的《行道难》、杜甫的《江村》等诗也描写了不同的钓鱼场景。

  人人喜爱钓鱼

  宋朝的文人地位很高,因为文人爱钓鱼,于是出现了不少钓鱼方面的记载,甚至有了专门的文章。

  比如北宋有一个叫邵雍的哲学家,他很喜欢研究钓鱼的工具,还给这些工具做了系统的描述。通过他的研究,我们得知900多年前的钓鱼工具,已经与现代的基本相同了。

  大家都熟悉的北宋诗人苏轼也喜欢钓鱼,他在自己的诗中说:“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意思是钓鱼忘了鱼,喜欢的是钓鱼的过程。看,这股悠闲劲儿是不是非常让人羡慕呢?

  到了明朝,钓鱼已经非常普及了,当时的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钓鱼能够消除“心脾燥热”,令人静心养性,把钓鱼上升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高度。明代书画家唐寅曾说:“三十年来一钓竿。”他写这首诗时竟然有三十年的钓龄了!

  到了现代,钓鱼不仅是普通人休闲、休息的方式,还成了一项专门运动,各种比赛数不胜数,还出现了不少大师。

  从钓鱼的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安定繁荣的时代,钓鱼这样的悠闲运动会更加流行。从最初填饱肚子,到借钓鱼言志,再到后来的文人雅趣,一直到现在的普及性全民运动,钓鱼不仅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还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希望大家能像钓鱼人一样,从这篇文章中“钓”到古人遇事不惊、不怕困难、言出必行、做事专注的钓鱼精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