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兄弟,就一起拍电影!

  • 来源:艺术启蒙
  • 关键字:拍电影,经营,照相馆
  • 发布时间:2023-12-09 16:07

  文/纸 月 绘/李 鹏

  没错,这段影像没有情节、没有重点,看起来相当无聊,其拍摄者卢米埃尔兄弟却以此打开了电影艺术之门。兄弟俩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市,那里是钟表制造和冶金工业的重镇,也是大文豪雨果和思想家傅立叶的老家。卢米埃尔兄弟的故事要从父亲经营的照相馆开始讲起。

  爱迪生与缝纫机

  从年轻时起,卢米埃尔兄弟就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照相技术,并帮助父亲管理照相器材厂。那个时候,人们对摄影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拍摄静态照片的层面上,并没有见过连续的动态影像。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爱迪生制作的第一台“放映机”。这台放映机看上去像个大箱子,里面装有蓄电池和带动胶卷的设备,能使胶片以每秒四十六幅画面的速度移动。观众要通过一只向外凸起的透视镜看向箱子内部快速滚动的胶片,感受一幕幕“流动”的画面。

  当时慕名前来观看“西洋镜”的人排起了长龙,但看过后普遍感觉不太好,因为胶片一直在不停地移动,视觉上无法定格,导致画面虽有动态感,却很难看得清楚。

  作为业内人士,卢米埃尔兄弟对爱迪生的发明格外关注,并对他发明中的“缺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拍摄了许多连续动作的照片,做了不少试验,发现只有让胶片快速地“一动一停、一动一停”,才能让观众既能感受连续影像,又能看清画面。那么,这个技术难题该如何攻克呢?

  缝纫机该登场了!在许多裁缝看来,拥有一台缝纫机,就能制作出各种款式的衣服。但卢米埃尔兄弟对缝纫机的认识是从“理工男”的视角出发的……

  当缝纫机工作时,针头会插入布料,布料则被压脚压住不动;当针头拔出向上收起时,压脚松开,布料则会向前移动一下。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一动一停”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靠缝纫机呀!就这样,兄弟俩受到缝纫机工作原理的启发,改进了胶片的牵引方式,成功解决了画面看不清楚的问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活动电影机”。

  再现真实生活

  后来,兄弟俩又对活动电影机的内部构造进行优化,改装出了一台既能摄影又能放映的“全能机器”。观众再也不用站在大箱子前面,抻着脖子、瞪着眼睛往小洞里使劲瞅了。

  卢米埃尔兄弟就是用这台活动电影机拍摄了早期的电影作品。1895年12月28日,巴黎的一些社会名流被兄弟二人邀请至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观看他们拍摄的作品。

  兄弟俩为来宾播放了著名的《火车进站》。当火车“冲”向这群巴黎名流时,他们再也顾不上什么端庄高雅,慌忙起身四散而逃。值得一提的是,《火车进站》中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和今天人们所说的“长镜头”并无二致!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兄弟俩拍摄了许多两到三分钟的电影短片,比如《火灾》《铁匠》《玩纸牌》《沙滩和海水浴》……它们就像《工厂大门》一样,记录了一个个现实的生活情景。

  此外,兄弟俩还拍摄了《耶路撒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代表们登陆》等作品。这些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被史无前例地用影像记录了下来。

  如果要为两兄弟在电影界定个派别,那他们无疑属于“纪实派”。事实上,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纪实电影和新闻纪录片的鼻祖。

  活动电影机问世之后,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人才辈出,其中就有被称为“戏剧电影之父”的乔治·梅里爱和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导演爱丽丝·盖伊。如今我们能坐在影院里观赏炫酷的电影大片,离不开卢米埃尔兄弟的努力——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电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