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230位新基金经理佼佼者集中于大公司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基金经理,大公司,佼佼者
  • 发布时间:2011-03-07 10:20
  两年。

  265只新产品诞生。

  230位新基金经理上任。

  宋朝理学家朱熹曾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恰恰印证了这句经典之言。

  在230位基金经理火线上岗的背后,这些“活水”到底有怎样的表现?投资者又该如何在新兵中选出“潜力股”?

  《投资者报》重点选取了2009年新任的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经理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因为,经过2010年的考验,他们管理基金的时间最少都超过一年,能相对客观地评价他们的业绩。

  2010年,看上去新基金经理及格率(指是否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比老基金经理高,好似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数据;然而,不得不提的是,2009年上任的58位新兵掌管的60只基金,业绩的持续性不佳,整体不如老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

  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差别,新基金经理是初生牛犊,老基金经理饱经风雨,二者对风险的认知差别较大。前者大胆,更加喜欢弹性;后者相对保守,注重安全边际。因此,虽然在短期业绩上表现出一些优势,但两年下来,新人表现出众的不多。

  此外,新基金经理三分之二以上从基金经理助理和研究员岗位上任,市场经验有限,尚未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业绩由此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者在买新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或所持有的基金掌舵者换成新人时,要综合考虑其所在基金公司整体的投研实力、基金经理过往经验、任职后一段时间的业绩等多方因素。

  两年诞生230位新基金经理

  各家基金公司都缺基金经理。

  一位2010年新上任的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就曾向《投资者报》记者求助,帮忙推荐能拿起来就用的基金经理人选。

  但现实情况是,基金公司这厢忙着抢发基金,那厢基金经理又频频离职,使得基金经理荒不断加剧。

  挖角成本大,加之基金经理资源有限,让一批“新兵”迅猛诞生。

  2010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产品通道放开,各家基金公司展开一轮新发产品潮,为了应急,很多新基金经理从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位匆匆转正成基金经理,其中不乏只有三四年证券从业经验的。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09年新增基金数为118只,2010年为147只,两年新增265只,基金总数达到704只。

  这意味着,加上2010年的100多起基金经理离职事件,两年的基金经理缺口超过365位。根据《投资者报》统计,2009年、2010年实际有230位新基金经理上任,占到全部基金经理数量的三分之一强。

  这些基金经理中,约三分之二从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转正而来,其余来源较多的有券商、投资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

  由于大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相对较多,偏小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变动比较频繁,因此,一大一小两头的基金公司新面孔相对较多。

  统计结果也是如此。从单家基金公司上讲,新增基金经理最多的集中在大基金公司和小公司。两年中,资产规模前十基金公司中,股票型基金经理增加最多的是嘉实,新增8位;其次,广发、南方7位,银华6位。资产规模后20位(低于150亿元)中的宝盈、汇丰晋信、金鹰、浦银安盛、申万巴黎等均有4位新基金经理上任。

  在新任基金经理并不能完全弥补需求缺口的情况下,“一拖多”便成为常态, 2009年以后上任的基金经理中,有43位被委以重任,掌管两只以上基金。

  典型的“一拖多”模式之一,是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被动型产品和主动型产品,43位基金经理中,有10位采用这种模式。比如银华周毅独自管理银华深证100、银华沪深300两只指数型产品和银华抗通胀主题基金,国投瑞银马少章同时管理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国海富兰克林赵晓东同时管理国富沪深300和国富中小盘等。

  大批新基金经理上任后,以及几十位“一拖多”基金经理的业绩如何?这是持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新兵业绩持续性不强

  新兵有新兵的优点,老兵有老兵的长项。

  新基金经理是否及格,契约规定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最客观的尺子。

  据《投资者报》统计,2009年上任的58位主动管理股票型的新基金经理,2010年跑赢业绩基准的占比是91.7%,同期老基金经理跑赢业绩基准的占比11.6%。

  正可谓,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一回合,“老将”明显逊于“新将”。

  但是,另外一组相差较大的数据又显现出新层次的问题。

  可比的208只老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在2009年、2010年连续跑赢业绩基准的有93只,占比44.7%,但2009年上任的基金经理掌舵的60只新基金连续跑赢业绩基准只有16只,占比26.7%

  这一回合,姜还是老的辣。

  一位从业10多年的投资总监曾向记者感叹,在证券行业待的时间越长越怕风险,过去的2010年,小盘股鸡犬升天,因为估值都很高,他自己一直没有勇气冲进去,而坚守着一些具有安全边际的板块。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2010年一批老基金经理业绩暗淡,其中不乏易阳方、袁宏隆等明星基金经理的影子。

  而新基金经理如初生牛犊,每年总会有几个业绩能冲进第一梯队。例如2009年的兴业全球傅鹏博、银华杨靖;2010年银河陈欣、天治龚炜,业绩均进入当年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前10。再如汇添富齐东超、泰达宏利吴俊峰均进入《投资者报》“2009年基金经理赚钱榜”前10名。

  一年的业绩固然重要,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稳定的业绩回报更有现实意义。

  新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业绩稳定性整体不如老将的基金。60位可比基金经理中,最不稳定的有东吴行业轮动任壮,该基金2009年跑输业绩基准25.76%,2010年跑赢27.6%,另外还有金鹰红利价值蔡飞鸣、天弘精选徐正国等。

  三招识别有潜质的人

  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除了考察基金公司的过往业绩表现之外,还非常看重基金经理的素质以及投资逻辑。

  尤其比如说某基金经理离职,机构往往会迅速赎回,因为随着新基金经理接手,这些基金的风格会发生巨大变化。

  普通投资者难有机构的调研优势,但在做基金投资决策时,可以根据公开数据及媒体报道,尽量对基金经理进行较全面的考量;同样,当所持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时,要密切跟踪新任基金经理的表现,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根据对可比新基金经理较为全面的考察,《投资者报》总结出识别黑马基金经理的三个考量因素。

  一是看基金公司。

  中等以上规模基金公司因为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成熟、资金力量较为强大、投研力量也相对较大,新任的基金经理一般经过较长时间的锤炼,与小基金公司相比,新基金经理的整体优势会强一些。

  15位连续两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新基金经理大多来自银华、南方、广发、鹏华、交银、国泰、建信、兴业全球、国投瑞银、泰达宏利等基金公司;而业绩最不稳定诸如金元比联、东吴、天弘、金鹰、大摩等,小基金公司占有不小的比例。

  二是看持续业绩。

  能否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应该是考察新基金经理及格与否的最基本尺子。

  能否两年以上连续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是筛选新基金经理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58位2010年上任的新基金经理连续两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仅有15位,其中兴全社会责任基金经理傅鹏博、汇丰晋信动态策略邵骥咏等近两年里均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看基金经理经历。

  经历丰富的基金经理业绩相对较好。基金经理业绩持续稳定者中,4位曾担任过研究部门管理人员。

  老马能识途,给新基金经理配一位明星基金经理,是很多基金公司流行的做法。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老基金经理离职,新基金经理能否扛起大旗,也需要参考以上的几个因素跟踪考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