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析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数学思维
  • 发布时间:2023-12-28 11:53

  张友文(福建省仙游县兰溪第一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提出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动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方法为手段,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深度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在课程性质中强调,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标准》的这一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习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告诉人们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一般来说,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结合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基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与探究,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

  1. 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深度思考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以及多边形的一些特征,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课堂上,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可不可以借助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五边形的内角和呢?甚至更多边形的内角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发。有的学生说:“可以把五边形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五边形划分成若干个四边形。”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并在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培养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情境:学校食堂买了245千克西红柿,平均每天吃31千克,这些西红柿可以吃多少天?课堂上,教师和往常一样让学生说明解题过程。一名学生说:“我是这样列算式计算的,245 ÷ 31 = 7……28,这些西红柿可以吃7天,还剩余28千克。”突然,另一名学生提出异议:“老师,我对这道题的结果是有异议的,剩下的28千克难道不够再吃一天吗?如果不吃浪费粮食,我认为可以用进一法,可以吃8天。”教师听完这名学生的回答,并没有直接作出评价,而是把他的疑惑抛给了全班学生。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不够吃不等于不吃。题目中是平均每天吃31千克,也就是有些天可能吃的超过31千克,有些天吃的低于31千克。所以我认为7天和8天都正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这个不解之疑进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深入思考,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发生。

  2. 以互动为基础,促使深度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而要积极倡导通过学生的合作互动来推动教学进程。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展开深度交流,使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中的“田忌赛马”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的游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与教师互动,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随后,教师可以播放“田忌赛马”故事的视频,并以“在赛马比赛中,齐王的马和田忌的马都还是原来的马,为什么以前是齐王胜,田忌改变策略后却转败为胜?”“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为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主动思考,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 以活动为载体,亲历深度体验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样化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活动中,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展开拓展性学习,亲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日历” 这节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制作年历”这一任务。虽然年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年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同时表示出月、日和星期几?制作年历时需要注意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结合生活经验动手制作,先制作出每个月的月历,再整理起来,就成了年历。特别要注意2月的天数及月份的变化,日期与星期也要对应起来。学生通过深度体验年历的制作过程,深入理解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又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比”这节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测量大树有多高”,选取校园中的一棵树,让学生基于已学知识展开合作测量、计算活动,经历画示意图、标示测量数据的过程,基于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有效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

  4. 以方法为手段,助力深度探究

  深度学习是一个发现、探究、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小学生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生活经验较少,需要教师给予科学指导。为此,教师应该基于“以生为本”“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点拨与提示的方法,鼓励学生多参与动手实践、答疑解惑的自主学习过程,以教师的指导和方法介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猜想的方法来预测圆的面积公式:“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一个圆剪成若干(偶数) 等份的小扇形,可以拼接成什么图形?大家大胆猜测一下。”为了验证猜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纸片,将纸片剪成若干(偶数) 等份的小扇形,然后将这些小扇形拼接起来,让学生观察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得知,将其拼接起来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 πr2。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并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究,加深其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这样在教学中“授之以渔”,并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探究,使学生在深度探究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郭剑峰,史息良.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18(2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