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市场沉浮

  • 来源:智能制造纵横
  •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市场
  • 发布时间:2023-12-29 15:00

  2023年11月3日,智能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思灵机器人宣布完成对机器人公司Franka Emika的收购。Franka Emika是一家位于慕尼黑专注机器人尖端技术研发的公司,其发布的Franka Production 3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和直观的界面,将生产工艺和专业知识轻松转化为机器人自动化,该款机器人获得了行业认证。

  此前,慕尼黑地方法院于2023年8月25日下令对FrankaEmika进行初步破产管理。目前思灵机器人对Franka Emika的收购已被Franka Emika的债权人委员会批准,交易双方均表示对具体条款保密。

  全球市场发展规模

  思灵机器人此次的收购,对于沉寂已久的中国机器人并购市场而言,无疑是一道响亮的声音。来自高工机器人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11月,中国机器人领域发生了约79起企业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超600亿人民币。近十年内,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并购潮主要发生在2015-2017年期间。三个年度内发生的并购案例数量分别为13、15、19起。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并购大幅减少,每年发生的并购案例均为个位数。但与此同时,全球以及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呈现增长的态势。

  近日,IFR发布的《2023世界机器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度全球工厂中新安装工业机器人数量为553052台,同比增长5%。其中亚洲占73%,欧洲占15%,美洲占10%。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Marina Bill表示,2023年新安装工业机器人数量连续第二年超过了50万台,预计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为7%,或超过59万台。

  作为世界工业机器人规模最大的市场,中国2022年安装量达290258台,同比增长5%,刷新了2021年的纪录。自2017年以来,机器人安装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3%。紧随其后的是日本,2022年安装量增长9%,达到50413台,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但未超过2018年55240台的历史峰值。自2017年以来,其机器人安装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机器人制造国,其机器人产量全球占比达46%。

  在欧洲,德国是全球前五大采购国之一,其安装量下降1%,为25636台。在美洲,美国2022年机器人安装量增长10%,达39576台,略低于2018年40373台的峰值水平。

  其增长驱动力集中在汽车行业,该行业2022年安装量达14472台,增长率为47%,该行业部署的机器人所占份额回升至37%;然后是金属和机械行业与电气/电子行业,2022年安装量分别为3900台和3732台。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态势

  根据《报告》分析,电子电气、汽车、金属、机械等行业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部署更为广泛的四个领域。

  电子电气行业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客户,占总安装量的35%,2022年达到100,320台,比上一年增长7%。

  2022年,中国电子行业的安装量占全球该行业安装量的64%,中国生产商提供了其中41%的机器人。

  汽车行业是第二大客户行业。年安装量增长强劲,2021年达到新的峰值,2022年继续保持这一增长势头(73363台;+26%)。全球汽车行业54%的安装量在中国,中国制造商提供的机器人占中国汽车工业的17%。

  2022年,金属和机械行业的机器人安装量减少了16%,为30,932台。占中国总安装量的11%,中国机器人供应商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为77%。

  近几年来,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大。其原因一方面是潜在劳动力不足,“机器替人”成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依赖进口较多,其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提升空间,国内工业机器人空间潜力大。同时,新能源等行业在国产化的浪潮下能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发展与渗透提供一定先发优势。

  工业机器人按产业链流动情况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为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直角坐标系机器人、DELTA机器人等;下游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终端,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家电、航空航天等行业。

  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部分的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

  上游-零部件

  • 减速器:市场集中度极高,高端市场为国外品牌绝对垄断,故厂商议价能力强,约占机器人成本的25%-30%。整体供货周期长,国内一般4-6个月。

  • 伺服:高端市场依赖进口,中低端市场可自主覆盖。国内厂商中,伺服占机器人成本比重约25%-30%。

  • 控制器:本体厂商纷纷自主研发,但大部分还是需要购买第三方产品。控制器占机器人成本比重约20%-25%。中游-本体

  • 保有量: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135.7万台,主要为多关节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其占比分别为60%,40%左右。

  • 竞争格局:市场格局较为集中,整体国外品牌占比高,约七成左右。

  • 国内厂商主要打法:通过零部件自研来控制成本结构、发展协作机器人增加产品应用场景、拓展家具等新行业、积极布局出海等。

  下游-系统集成商

  • 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其中国内系统集成商占比90%以上。

  • 机器视觉、3D相机等新兴的集成生态伙伴助力工业机器人“眼/脑”发展,解锁更多、更精应用场景。

  • 传统系统集成商向综合解决方案厂商迈进,即向上拓展本体能力,向下拓展机器视觉、柔性夹爪等周边技术。

  早期,机器人“四大家族”牢牢占据着行业领导地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相较之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相信随着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应用的逐渐深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将从整体上得到提升,赢来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

  (本文综合整理自IFR、艾瑞咨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