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青岛,都市圈,一体化
  • 发布时间:2023-12-30 11:59

  文 毛振鹏

  青岛都市圈建设应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把青岛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完善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都市圈,是从日本、美国等城市发展经验中,诞生出的一个城市功能概念。我国在2014年正式提出了这一说法,并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青岛都市圈是分别以城阳区政府和黄岛区政府为中心节点,车程半径一百多公里的范围之内、联系紧密的周边县级市(区)共同组成,横跨青岛、潍坊、日照、烟台等四个地级市。

  在青岛都市圈范围内,坚持极核带动、同城先行、轴带辐射、多点支撑,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极两区六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一极。发挥青岛环湾都市区的龙头作用,提升城市创新、产业支撑、资源组织、融通辐射和服务保障能力,强化辐射服务功能,引领都市圈更高质量的同城化发展。

  两区。指青潍日和青烟两个同城化片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基础设施、创新创业、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同城共建,成为我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域。

  六带。指以青岛环湾都市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的青岛-日照、青岛-诸城、青岛-高密、青岛-海阳、青岛-莱阳、青岛-莱州六条发展带。其中,青岛-日照融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依托青岛主城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日照东港区沿海岸线中心城市密布和创新资源密集优势,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强化区域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青岛-诸城、青岛-高密、青岛-海阳、青岛-莱阳、青岛-莱州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带,推动平度、莱西、莱州、海阳、诸城等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样板区。

  多组团。指诸城、高密、莱州、莱阳、海阳、胶州、平度、莱西县级市、重点镇。推进县级市建成区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强化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莱州市沙河镇、莱西市姜山镇、即墨市南村镇等重点镇的人口吸引力,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市周边城镇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建设一批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等专业镇。

  优化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路径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胶东经济圈和我市发展的实际,建议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应当遵循三个层次:一是建立以青岛环湾都市区(核心区域是七区+胶州市)带动青岛都市圈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二是建立青岛都市圈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经济圈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其中要特别注重青岛都市圈和济南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三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撑山东省以及黄河领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做强做实青岛都市圈应当以同城化为方向,统筹推进交通一体、产业融合、生态共建、文化交流、服务共享,完善分工协作、资源利益共享机制,整体打造智慧都市圈。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的青岛都市圈。以青岛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为引领,瞄准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前沿,联手打造黄河生态经济带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策源地。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着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的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联手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联动的协同创新空间网络,打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策源地,引领黄河生态经济带加快发展。

  积极打造引领全球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的海洋型特色都市圈。以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抓手,依托青岛、日照的海洋经济资源和特色文化,做强做优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事务交流互鉴,培育发展一批高端海洋科技产业和项目,加快营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时尚水平。

  积极打造黄河生态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以青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为抓手,依托青岛空港、海港、高铁港枢纽地位,联动日照空港、海港以及日照、高密、莱阳高铁港等都市圈枢纽资源和多式联运,完善连通国际国内的海陆联运、航空运输和信息通信网络,打造向内辐射黄河生态经济带、向外连接日韩乃至全世界的枢纽型都市圈。

  加快打造全国同城化治理的样板区。以青岛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青岛都市圈跨四个地市的合作示范作用,健全特大城市与大中小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投融资协同、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普惠共享的良好格局。

  加快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青岛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开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缩小地方发展差距,塑造各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社会文明程度和国际美誉度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安全发展的底线更加牢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健全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

  按照中央精神,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往往横跨多个地级市,创新跨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十分必要。例如,已经获批的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沈阳等,南京都市圈跨两个省、8个地级市。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等都市圈也是跨地市的,通常包括3—4个地级市。

  青岛都市圈发展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消除城际“断头路”,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基本成网,青岛与各个县级市、区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二是促进产业创新融合协同水平提升,青岛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批具有国际高端引领性的超千亿、万亿级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持续提高。三是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网络基本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效显现,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增加。四是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多层次多领域协商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协同创新、园区共建、产业分工协作、生态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重大自然灾害防御、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全力构建一体化的营商环境,并显著提高其水平。到2035年,青岛都市圈在国际国内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资源配置中心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同城化机制更加健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基本完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目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