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
越是轻便, 越采用内置电池设计
我想问大家,听说过“万能充”吗?相信经历过功能机时代的读者朋友们都会会心一笑,所谓万能充,就是给外置手机电池充电的充电器,之所以“万能”,是因为它的正负极是指针式设计,可以一定幅度地扳动方向,因此能够适配绝大多数电池。
曾几何时,民用电子设备几乎就没有内置电池一说,手机摔成各种碎片再重新拼起来继续使用也并不是新鲜事儿,那为什么要内置化呢?促成这一改进的核心动力就是轻薄化的诉求。以手机为例,可拆卸的外置电池至少会增加3mm的厚度,而采用外置圆柱形18650 电池的游戏本,厚度也远大于内置扁平化设计锂离子聚合物的轻薄本。
更重要的是,外置电池很难异型化设计,只能其他元器件来迁就它,也就限制了内部设计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内置电池可以做更高的防护水准,想要IP68 级别的防尘防水就只能内置电池,哪怕是敦实厚重的三防手机也不例外。
在电池内置之后,产品外部也就不再有额外的电池开槽设计了,更容易做出漂亮的背壳外观,也不拘泥于塑料材质,可以方便地使用陶瓷、玻璃等各种材料打造,对外观的提升也是十分显著的。
电池体积占比越小,内外置就看具体产品需求
如果大家拆过手机、电脑或平板,你会发现越是轻薄的产品,电池的体积占比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轻薄化需要灵活电池方案的原因。对于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来说,它们的形态分类比手机来得更丰富,所以电池内置还是外置,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先说相机,如果是可换机头相机,无论单反还是无反,电池的体积占比都非常低,所以它们对内置电池的需求并不强烈。并且这类相机往往是专业相机,在高强度拍摄时,外置电池可以快速更换无须等待充电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对摄影师来说无非就是提前多准备几块电池而已,没有续航焦虑。手机则不同,它的续航仅取决于电池能量和充电效率,所以如果要长时间高强度使用,一个高能量的移动电源就成了刚需。
当然,对于运动相机、全景相机等产品来说,可穿戴属性就决定了它们有轻、小、耐用的需求,这时候内置电池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很多产品甚至采用了模块化的电池组合,比如大疆Action 2,分成了屏幕和镜头两个模块,各自有独立的内置电池,镜头模块也能单独使用。
笔记本电脑同样如此,游戏本需要强力的散热系统,而散热模组是需要空间才能发挥作用的,这意味着薄而宽的内置电池反倒成了“抢地盘”的存在,所以不如就直接用厚但窄的外置电池,在能量级相当甚至更大的情况下,用厚度来换宽度,放弃轻薄以实现更强的性能释放。当然,也有很多品牌游戏本采用小能量级的内置电池来换取更高的外观颜值,这就纯粹要看具体的产品策略了。
总的来说,电池内置是数码产品轻薄风潮的必然结果,但应用场景的差异也决定了不是所有产品都需要内置电池,外置电池依然有充足的市场需求。很多人对手机轻薄化做出的取舍表示不满,比如内置电池、取消3.5mm 音频口,但现在来看,没有电池内置就没有现在漂亮轻巧的外形,不取消耳机孔就不会迎来TWS 耳机的技术绽放……所以,正是这些设计促进了技术的不断演进,时代意义一目了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