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之精神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中国,建筑,精神
  • 发布时间:2024-01-05 20:24

  李泽厚

  中国主要的宫殿建筑, 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 大房子” 开始, 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 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 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 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 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 而是人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 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 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 而是暖和的木质, 等等, 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 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 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

  正和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 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薰陶, 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

  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 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 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主宰。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 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人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 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内江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美的历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