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段的写作策略探究与实践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双减”政策,写作策略,课堂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2-20 17:24
蔡财弟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港口中学,惠州516000)
摘 要:文章基于“双减”政策背景和学校作文教学现状,比较全面地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段的写作教学策略。在“双减”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进行尝试,通过调整教师教风,转变学风。将构建主义下的支架式和发现式教学策略运用于段的写作教学中,探究如何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双减”政策;写作策略;课堂实践
段,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练习写好段是学习写作的关键。
近代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评价:“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作文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构段能力,为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探究段的写作教学策略。
一、段的写作策略探究与实践背景
过去,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极少研究如何写好段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缺少行之有效的构段写作方法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导致了学生构段能力的缺失。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教学加强教学管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段的写作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提高段的写作训练的课堂效果十分重要。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教学策略来提高段写作训练的效益变得尤为迫切。
二、构建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构建过程,意义学习发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具体教学中,作为重要的指导者,教师需要为学生构筑起学习的支架。为此,笔者在段的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学习范例、发现问题和积累材料的支架。
(一)搭建学习范例的支架
例题,可解释为可仿效的例题。范例的最大特点是可效仿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的段落,其段式结构、写作顺序、语言表达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经典素材。
因此,在段的写作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例题的作用。精选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搭建学习支架,根据训练的目标,精选与训练目标相匹配的范例,对范例进行剖析,概括写作特点,提炼写作规律,总结写作方法,为学生架通写作的路径,让学生的写作有具体的抓手、有明确的方法。教师从学理到学法对学生进行构段写作指导,提升学生对构段写作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和构段的能力。
(二)搭建发现问题的支架
布鲁纳认为:“学生最好的知识学习方式应该是发现学习。”在段落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课文中的范例后,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搭建发现问题的支架应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范例的特点和优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应依据训练目标来设置问题。如我们的训练目标是教学生学会构段的结构,教师就应选择课文中有段落结构明显的范例,然后设置相对应的问题:从结构上看,你发现了什么?这样问题就十分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是明确的,课堂效果好。
(三)搭建积累材料的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课程性质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在课程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实施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在课程目标学段要求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积累是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只有积累足量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经验,才能外化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因此,教师在段落写作教学中,要为积累素材搭建支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例题的特点和优点。剖析了范例的表达规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后,给予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记,建议学生课后及时摘抄,每节课都引导学生这样积累,久而久之,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构建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策略课堂实践
下面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的精彩段落为例,重点讲讲构建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段落写作训练的课堂实践。
(一)教学目标
1. 模仿课文范例学会总分式的构段方法;
2. 模仿课文范例学会段落的写作顺序;
3. 模范课文范例优化语言表达;
4. 积累写作素材。
(二)教学策略
构建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策略和教学评。
(三)教学模式
构建主义理论下的直导教学模式。
(四)教学思路
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教
1. 搭建范例“脚手架”:范例展示。
多媒体示例:“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一个天气。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2. 搭建问题“脚手架”:设置问题。
(1)从结构方面上来看,你发现例题中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从写作顺序上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3)从语言表达方面上来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搭好问题“脚手架”后,接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沿着“脚手架”继续往上爬。针对第一个问题,首先应给学生一定的自读和思考的时间,但对于范例的结构特点,很多学生尤其是中下层的学生是很难自己发现的,这可能会打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时,教师可以搭设支架了。将范例进行变形,把原来一个自然段,变成两个自然段。将第一句:“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一个天气。”独立成段,后面的内容作为第二段。变形后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接着,继续追问:第一句话的核心词语是什么?学生基本都能指出“最恶劣的天气”是第一句的核心词语。紧接着让学生找出第二部分与最恶劣天气相对应的词语。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黑、雷声、暴风雨、天昏地暗、末日、风声、咔嚓声等词语。最后,教师给学生小结:将范例变形后,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段式结构就是总分式结构,即先概说一笔,再细述几笔。
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将范例进行第二次变形,将第二句话:“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单独成段,剩下的内容作为第二段。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这两段从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能回答文段中有两个明显的时间标志:“一大早”和“临近中午时”。非常清楚地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针对第三个问题,教师同样可以搭建支架,在多媒体中单独展示“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和“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两句话。第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两句话的特点。然后师生一起学习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构句特点和在文段中的作用,强调构段过程中首先要学会造句,同时,要学会优化句子,可以尝试运用合理的修辞手法,让表达更传神。
板块二:仿学
仿学是在第一板块导教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写作要求,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限时当堂构段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这个段落的特点,模仿范例写一段话,在写之前,明确提出三个要求:一是段式符合总分式特点;二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第三,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板块三:评价
学生限时完成任务后,接着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作品的舞台,让学生主动上讲台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同学针对作品进行点评或提出疑问,然后由作品的作者针对同学的点评和疑问进行回应,接着由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并总结构段的方案,强调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精彩段落,反复揣摩,从模仿到创造。最后教师要求全体学生当堂自由背记范例和课后抄写范例。
《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强调: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基于构建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和发现式教学策略运用于段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的积累内化,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