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申控股集团:拥抱变革 拥抱创新 拥抱未来
- 来源:中国纺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拥抱,未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16 10:39
《中国纺织》: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心壮志与大政方针,作为锦纶全球龙头企业,您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锦纶行业应该如何发展助力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陈建龙:作为锦纶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让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保持方向一致、节奏同频非常关键。
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看作是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是在兼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自然和谐等诸多条件下,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特色的现代化。
化纤行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之一,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离不开化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行业要坚持创新驱动,瞄准新原理、新工艺、新技术,以先进纤维材料、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来“补短板”和“锻长板”;要坚持“数智”引领,数字技术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以“5G+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发展;要注重绿色低碳,化纤作为整个纺织行业的源头,要不断探索以绿色材料、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从源头减少向下游的碳足迹输出。
《中国纺织》:日前中国纺联对外正式发布了《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您认为《行动纲要》对于企业当下及未来发展具有着怎样的意义?
陈建龙:首先,《行动纲要》的发布是为了推动中国纺织行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全面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我们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指导和引领。其次,《行动纲要》内容具体、目标明确,让我们企业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同时,智能化、绿色化等关键词也和我们目前的发展思路相契合,对我们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增添了信心。最后,《行动纲要》还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方向,企业通过积极响应《行动纲要》,采取环保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还能实现纺织绿色制造,构建可持续未来。
《中国纺织》:《行动纲要》提出了七项行动,您最关注其中哪些行动?
陈建龙:这七项行动内容具体、步骤明晰,其中我比较关注的是践行纺织绿色制造和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项。
作为国际化的化工化纤新材料企业,我们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近几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加快,围绕绿色经济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而化纤作为整个纺织行业的源头,应树立起绿色低碳发展“风向标”,减少向下游的碳足迹输出,发挥“杠杆效应”,推动纺织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恒申集团近年来持续关注和践行绿色发展,包括:研发绿色产品,我们推出再生锦纶、生物基锦纶、可降解锦纶等绿色产品为下游供应链提供低碳产品解决方案;升级绿色产线,持续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引进绿色能源,大力推进煤改气、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生产中的应用。
这些绿色实践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都说投入巨大且短期内无法实现效益回报的,但对于企业乃至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长远意义。
《中国纺织》:结合企业过去几十年的演进路线以及《行动纲要》提出的七项行动,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将如何规划自身的发展?重点围绕哪几个方向展开?
陈建龙:恒申集团扎根福建三十九载,抢抓“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围绕“双主业布局,一体化发展”战略,完成全球唯一完整布局“锦纶-6”八道产业链的产业园区,同时也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己内酰胺一体化产业基地。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恒申集团将围绕以下方向展开自身发展: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大投入,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应对减排任务,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产业链优化:加强上下游合作,强化产业链条,提高供应链效率。国际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比重,寻求多元化的市场机会。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培养具备现代技能的员工,建立灵活的管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中国纺织》:您觉得行业、企业当下面对的最大的变革和挑战是什么?
陈建龙: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全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转型阶段,采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已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更是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前,全球纺织产业格局将进一步演进,尽管我国拥有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但国际竞争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任务刻不容缓。同时,随着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纺织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减排任务,投资和运营成本也在上升,因此急需采取大力的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并积极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并且,寻找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具备现代化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专家,也是一项重要挑战。
《中国纺织》:您对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信心如何?
陈建龙:对于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我充满信心。我之所以有这种信心,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产业转型的重要时刻,国家已经明确了发展纺织工业的战略方向,提出了《行动纲要》等政策支持,这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和政策保障。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我们有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国内外市场对绿色、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