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难题,电影,认知障碍
  • 发布时间:2024-03-21 20:20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2022年,电影《妈妈!》上映,影片讲述的是一位85岁的母亲独自照顾65岁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故事。这部电影让许多人对认知障碍有了更多了解。

  截至目前,我国有失能、失智老人约4500万。同时,不少老年人面临身体功能下降等问题,失能、失智人群逐年增加。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适当增设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专区。

  情景带入 提升认知能力

  《民生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本在养老服务机构里并没有失智照护专区,后来随着失智老人越来越多,开始增设专区,以给予老人更专业的照护。

  在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新建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内,几位老人围坐一圈,做着益智小游戏。

  工作人员表示,专区设立了游戏区与认知活动锻炼区,引入适老健身设备,让老人在运动、娱乐中锻炼脑力,舒展筋骨。

  同时,为满足失智老人个性化医养需求,专区还设有照护单元,配备了完善的设施,并组建认知障碍照护护理员及专业的计划团队,推出回忆疗法、五感疗法、运动疗法等多样化治疗手段,帮助老人们恢复记忆,提升认知能力。

  “益智游戏很有趣,设施也很完善,很喜欢这里。”前来参观的老人为专区设施点赞。

  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水晶晶颐养中心里,10余位不同程度的失智老人每天都会跟着护理员做手指操。

  据了解,为更好地照护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中心开设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通过提供老人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场景,帮助他们延缓症状发展、提升认知能力。

  在照护专区里,还专门设置了一面怀旧主题照片墙,内容是几十年前的家居摆设和生活场景。此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还特别配备了视频监控设备、呼叫报警设备、适老化助浴等服务设施。

  湖州市南浔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对认知障碍老人加强对过往的记忆,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里得到照护,有利于控制病情。

  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需求,湖州市通过床位建设补助和养老机构综合运营补贴政策,鼓励养老机构启动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升级照护功能。

  截至2023年底,湖州累计建设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超过1300张,服务老人800多人次。

  湖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在推进认知障碍筛查干预及照护上, 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医院”全周期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失能 不失尊严

  失能老人照护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很多有失能老人的家庭面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长期研究照护保障领域。在他看来,失能老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人是我国当前养老需求最迫切的群体。

  唐钧谈道,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这4项基本生活需求中,有两项不能自己独立做到的老人,就视为完全失能老人。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完全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2.3%。“他们需要24小时照护,应优先解决这一部分老人的长期照护保障需求。”唐钧说。

  河北廊坊市民张志华的父亲,因患多种疾病常年卧床。

  为了照顾老人的生活,张志华找过多个家政人员,但都因为缺乏专业的照护能力,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最近,一家康养机构的养老管家上门评估后,为老人匹配上了专业的照护师。

  张志华告诉记者,对于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一方面接受护理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会涉及许多较为贴身和私密的护理服务,所以,护理人员对老人的尊重很重要,甚至应该排在失能老人护理需求的第一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智能护理产品,如智能护理机器人、智能看护机器人等。

  智能护理机器人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减少护理过程中80%的人工劳动量,提高老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维护个人尊严,促进失能老人的康复。

  具体而言,智能护理机器人的智能翻身功能,可以定时给失能老人翻身,有效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对于患者身心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夜晚老人入睡时,系统可以调整到自动翻身功能,通过定时切换睡姿让老人获得更加舒适的睡感,同时还能防止压疮的产生。

  而智能看护机器人具有A I 智能,比如语音识别,实现了人机对话,检测识别跌倒、久卧不动等异常,并且可以智能报警、联系相关人员,起到陪伴、看护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作用。

  有分析认为,智能机器人的护理和治疗功能,正被一些医院认可和使用,未来将逐步进入康养机构和家庭,服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智能护理设备设施面世,代替人完成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