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無法歸類,⋯⋯青島也是。

  • 来源:Or旅读中国
  • 关键字:青春,青島,原因
  • 发布时间:2024-04-06 16:49

  顧名思義,一號線是青島捷運路網首個動工的路線,早在北上津廣四城之後。然而,最早動工並不意味最早完工,一號線的修築之路竟走了廿六年之久。市民盼呀盼地,盼來了三號線、盼來了二號線,甚至十一號線、十三號線亦相繼通車,千呼萬喚的一號線始部份對外營運。直到疫情期間,這條讓小青島人等成大青島人、大青島人等成老青島人的地鐵總算全線開通,原因不外乎是──其中「鳳凰島-團島」一段,係中國大陸最長的海底鐵路,施工難度可見一斑。

  這條海底鐵路,連結膠州灣北岸的青島區與南岸的黃島區,縱然兩區同屬青島轄下,偏偏需要駕車繞行十分之九個圓周,才能抵達可望而不可及的對岸。如此近在眼前、卻似遠在天邊,青島市民大多打趣:「過去青黃不接,如今青黃接了!」當然,成語青黃不接典故不是源自青島,語出歐陽修〈言青苗錢第二劄子〉,用以形容「青苗未熟,黃粱已盡」的狀態。

  「青苗未熟,黃粱已盡」儘管用在貶抑,換個角度思考,未嘗不是本期封面故事所描繪的源源不絕的勃勃朝氣。先是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郁達夫流連青島(區),再是西海美術館、青島清華藝科院座落黃島(區,或稱西海岸新區),青島的發展彷彿接力賽跑,一區傳遞一區、一代傳遞一代、後浪簇擁前浪,永遠有浪潮上岸。

  所有的黃粱都曾經是青苗,而所有的青苗都走在成熟的路上。使我想起距今約莫十年以前,我一隻職場菜鳥誠惶誠恐出發青島,執行生平第五個封面故事,其中一晚我與受訪者(青島啤)酒後三巡,談著談著不免談出一點真心,對方說道:其實你這份工作挺好,多去走走,但是走走就要回來──像是咱們青島父母每當孩子離家,多半會說「出去見見世面,見過了就回來」。

  一如浪潮上岸,終歸會回到海洋。而海洋受到浪潮們的沖刷、刺激、中和、消融過後,就不會再是同一片海洋,分分秒秒都在破蛹蛻變。青島可以一直是座青苗的島,青年的島,青春的島。你我也可以一直當個青苗的人,青年的人,青春的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