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医生”马岚

  2024年1月29日,本刊记者在芜湖市中医院见到了针灸科主治医生马岚。一头利落的短发、一袭素洁的白衣,从医十多年来,她用一根根银针,为患者解除病痛。

  就在1个月前,作为第5批援布基纳法索中国医疗队队员、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马岚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

  圆梦,治病就像“串珠子”

  马岚是一名80后,出生在长江南岸的小城芜湖繁昌县。家乡历史悠久、水秀山明,也滋养出马岚开朗外向的性格。马岚是家中的独生女,母亲个性要强,从小就教育她:“女孩子,一定要自立自强。”

  马岚的外公因中风缠绵病榻多年,小时候,她经常看见医生来家里为外公针灸。医生熟练地拈起细细的银针,稳稳地扎进外公身体的不同部位,随着治疗进程开展,外公的病情渐渐有所好转。马岚当时就觉得特别神奇:小小的银针竟然能治病!也是从那时起,小马岚在心中立下志向:长大了,要当针灸医生。

  高考结束后,马岚被安徽中医药大学推拿专业录取。学习中接触不到自己喜爱的针灸,马岚有些失落。辅导员看在眼里,时常找马岚谈心:“针灸推拿不分家。你现在学习的是中医基础,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急于这几年……”

  随着学习的深入,马岚越发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她全身心地投入日常学习中,不仅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本科毕业,马岚顺利考入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研一时,马岚就将教学人偶上的几百个穴位记得烂熟于心,开始参与临床实践。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马岚入职芜湖市中医院针灸科,终于圆了儿时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针灸医生。科室主任见马岚胆大心细、工作热情高涨,便放手让她看诊。马岚至今记得,自己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一名面瘫患者。病人的眉眼嘴角明显歪斜,马岚详细了解病情后,为其量身制定了针灸治疗方案。经过10次施针,病人的脸恢复正常,彻底康复了。这次成功治愈病患,给了初为医生的马岚很大的信心。

  然而,行医之路犹如翻山越岭,攀过一座高山,还有未知的困难在前方等待。从医第三年,马岚接诊了一位重度中风后遗症患者,老人脸歪了,脑部病变导致肢体活动不利,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马岚焦心不已,找到读研时的导师请教,导师告诉她:“遇到难治的病,不要急,超过不了中医基础理论‘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看病就像‘串珠子’,一条线,找到根,你就会看了,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患的问题……”

  听了导师的话,马岚如醍醐灌顶,此后她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药到病除是医生最希望的理想状态,但很多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岚重新给老人制定了“中药+针灸”的治疗方案,并在施针过程中根据老人的细微反应及时调整。一段时间后,老人久治不愈的病情得到缓解,马岚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揪着的心,随着病人舒展的笑颜,终于放松下来。

  援藏,给女儿树立好榜样

  2021年5月,芜湖市中医院发布援藏通知。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马岚特别想去看看特色藏医,立即报了名。

  马岚与丈夫是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同学,丈夫博士毕业后也成了一名医生,在另一座城市工作,很少能照顾到家庭。他们的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马岚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女儿只能交给外婆照看。这次援藏对于她和女儿,都是不小的挑战。

  女儿看到马岚在家收拾行李,调皮地钻进大大的旅行箱说:“妈妈,您带我一起走吧。”马岚慈爱地看着女儿,心中满是不舍,但她清楚自己除了是一名母亲,更是一名医生,女性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应该被性别所限制。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马岚知道这些道理她还不能完全明白,但马岚想以身作则,给女儿树立一个独立职业女性的榜样。她相信,总有一天,女儿能够理解妈妈这样做的意义。

  马岚跟随援藏医疗队,来到西藏错那县医院。干燥的空气,令马岚的鼻子一直流血,缺氧的环境让她呼吸困难,整整1个星期她都浑身乏力不适,不得不放慢自己的一举一动,以降低氧气消耗,靠吃药减轻高反症状。高原地区经常停电缺水,有时1周都没有新鲜的水供应,马岚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使用厕所的次数……

  艰苦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影响马岚饱满的工作热情,她甚至一点儿都不觉得辛苦,只要能干自己想做的针灸工作,简陋的环境在她眼里微不足道。面对困难,马岚从来不流泪,她坚信任何困难最终都能克服,要用笑容去战胜困难,而不是眼泪。

  马岚很快发现,在高原地区,关节、脊柱方面的病患很多。当地缺乏针灸医生,她用拿手的针灸技艺,为一些久治不愈的病人减轻病痛。有位病人想向马岚表达谢意,因为语言不通,就将双手托举在额前,不断地对马岚说:“托切那,托切那(藏语谢谢的意思)……”

  马岚还和同事们一起去为部队官兵诊治,马岚扎实的针灸技能收获了许多肯定。当地的医生也被马岚的本领所折服,虚心向她请教,马岚倾囊相授,悉心指导。工作相处中,马岚和错那县医院的医生们成了好朋友,空闲时间,他们相约去林卡(藏语园林的意思)烤羊肉。那段难忘的时光,成为马岚记忆深处永远珍藏的美好。

  援藏工作圆满结束,马岚返回家中,一进门,女儿就冲过来紧紧抱住了她。马岚怀抱着女儿,心中溢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温暖,这一程的辛劳和疲惫,一瞬间便烟消云散了。马岚明显感觉到,这段特别的经历之后,她和女儿一起成长了。

  2022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文件,选拔援助非洲医疗队。这一次,马岚又义无反顾地报名了。援非医疗队需要经过单位、市、省逐级推荐,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在芜湖市中医院工作多年,马岚一直有着“外教老师”的称号,她凭借出众的英语水平,带教过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家的留学生。可是,此次援非医疗队前往地区的通用语言是法语,马岚流利的英语派不上用场。为了援外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从零学法语。有时值完夜班已是凌晨,踏着星光回家的路上,马岚还会再背几个法语单词……

  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努力,马岚在集结培训法语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第5批援布基纳法索中国医疗队的一员。马岚感慨,人生的长度有限,拓展宽度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广阔,如果能够将幸福、快乐与工作感受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将会非常充实。

  援非,有名气的“银针医生”

  日常工作中的马岚用心对待每一位病患,这份朴实的真诚,收获了病人的赞许和回馈,她和很多病人都相处成了朋友和亲人。在马岚即将前往布基纳法索之际,一位经常找她看病的80多岁病人主动问道:“马医生,你去非洲那边,还缺点什么?”马岚想了想,说:“不缺什么,就是还没有用着特别顺手的艾盒。”这位病人是个老木匠,回去立刻动手,为马岚做了10个精巧好用的艾盒。拿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马岚带着满满的感动,于2022年8月踏上了援非之旅。

  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中医师,马岚承担着康复理疗科中医门诊的重要工作。可酷热的气候、肆虐的蚊虫,令初来乍到的马岚连续生病,她一缺诊,病人的就诊时间就要推迟。马岚强撑着坐诊,为了尽量少生病,下班后她和同事绕着医院旁的土操场跑步,强身健体。

  马岚在布基纳法索接诊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老人年事已高,家人纠结许久还是不敢动手术,决定来中医门诊试一试。马岚反复询问老人的病情,每次治疗选择使用不同的器具,针灸、拔罐、电针、艾灸、耳穴等轮番上阵。在治疗过程中,马岚总会用略显生疏的法语安慰鼓励老人。

  经过马岚多次精心治疗,老人从最开始完全依赖轮椅行动,到后来竟然可以用辅助工具缓慢行走了。神奇的中医,让原本对自己的病情已经绝望的老人激动不已,他告诉马岚:“我一定要让我的孙子去中国学习,学习和马医生一样的‘神奇中医’,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马岚接诊的一位30岁男性病人患有剧烈腰痛,被人用轮椅推到医院里接受诊治。马岚采用“针刺+放血”疗法,两次治疗之后,病人的腰痛大大缓解。他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马岚,连连惊呼:“太神奇了!”马岚还免费为他提供了“消痛贴膏”和中药。

  第三次来治疗时,这名病人在医生上班之前就早早地赶到医院,看到马岚迎面走来,他递上一个用毛巾缠绕了一层又一层的小包裹。马岚打开散发着热气的包裹,里面是病人亲手做的用面包夹着蔬菜和鸡肉的早餐。病治好了,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向中国医生表达感谢。

  一根银针,架起了中布友谊的桥梁;真诚付出,收获了病人真心的回应。在布基纳法索的日子里,马岚心中不仅时常涌起满满的暖意,更深刻理解了一批批援外医疗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马岚充分发挥中医针灸的独特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梳理出十多种常见疾病,在门诊开展针刺、拔罐、中药外敷、艾灸、耳穴压丸、刮痧、刺络放血、火针等中医技术,有效缓解了当地流行的疟疾、登革热等带来的低烧症状。“神奇中医”让马岚收到了许多感谢信、锦旗、患者拍的感谢小视频,她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银针医生”。

  马岚非常喜欢带教工作,两名当地医学生一直跟着她学习中医针灸。马岚从最基本的中医知识开始一点一点耐心讲解,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第一患者”,给学生做“教学模型”进行中医实操。“扎在我身上,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岚毫无保留地将医疗技术传授给学生们。援非一年多,马岚累计接诊3600余人次,并为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长期身在异国他乡,忙碌工作之余,马岚会抽出时间和女儿视频通话,聊以缓解心中的思念。有一次,女儿和外婆同时发烧,马岚恨不能飞回她们身边照顾,却只能通过视频指导用药,心中满是对亲人的愧疚。第二天上班,看到病人病情好转露出的满意笑容,马岚又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3年12月29日上午,马岚作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马岚说:“非常激动,也感到无比自豪,接受表彰前激动得一夜没有合眼。”

  2024年春节过后,马岚回到芜湖市中医院的工作岗位,一年多的援非经历也成为她珍贵的记忆。马岚由衷地说:“我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嘱托,化激励为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文/方堃(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