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硬汉”的一生

  • 来源:艺术启蒙
  • 关键字:文学,硬汉,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5-10 16:01

  文/纸 月 绘/李 鹏

  不务正业”的小时候

  1899年的夏天,海明威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座叫奥克帕克的小镇。小海明威喜欢阅读故事书、模仿漫画中的小动物。母亲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儿子在音乐或绘画等艺术方面能有所发展,而海明威却继承了父亲的爱好——打猎、钓鱼和露营。

  海明威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有山有水,居住的农舍就在森林和湖泊旁边,喜欢亲近自然无可厚非,但难免令母亲失望。不过,谁说打猎、钓鱼就不能和艺术挂钩呢?海明威将自己从渔猎中获得的人生体验写进文学作品,并以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这都是后话。在此之前,海明威还经历过一段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历练。

  成为战地救伤员

  高中时期的海明威文科优秀、长相帅气,还是体育健将,算是学校里的“完美男神”。不过他非常叛逆,即使成绩很好,也不愿像其他学霸一样考入大学,而是选择直接就业。

  中学时期,海明威曾为两家文学报社撰写文章。高中毕业后,他便主动到报社应聘,当上了《堪萨斯城星报》的记者,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在报社工作的半年间,海明威接受了新闻记者行业的专业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每天跑新闻的海明威像同龄青年一样热血沸腾,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应征入伍,投入欧洲战场。虽然他的左眼有先天性视力缺陷,当不了正式军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成为一名红十字会的战地救伤员。

  战场上,海明威第一次目睹惨烈的战争场面,他被震慑住了。但他并没有退缩,在德军的炮轰之下,他一次次开着救护车运送物资和伤员。在一次向前线运送补给的路上,他的车被炮弹击中,身负重伤的海明威咬着牙把一名受伤的意大利士兵拖到了安全地带,救了他一命。意大利政府授予海明威银质勋章,以表彰他的勇敢。但因为这件事,海明威接受了十几次手术,从体内取出了二百多块弹片,最后仍有十余块弹片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取出来。

  有人说,这些弹片与伤痕,是一个男人的“勋章”,而海明威觉得,伤痕就是伤痕,它不会让人骄傲,只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

  带着战争的创伤,海明威前往巴黎生活。巴黎在今天是时尚之都,当年却是贫民、流浪汉和穷学生的聚集之所,海明威也是其中一员。他在这里遇到了善良的莎士比亚书店店员,为他的文学之路打开了一扇能透光的窗户。

  沉浸在书海中,以往只擅长写新闻报道的海明威被诗歌、小说等纯文学作品深深吸引。从巴尔扎克到雨果,从普鲁斯特到卡夫卡,文学世界让海明威大开眼界。

  海明威受到启发,拿起笔开始构思自己的小说,他把战场上的所见所感写进故事中,于是,《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相继诞生。

  这两部作品的题材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战争对人类身心的摧残。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借用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描写主人公参加战争、脱离战争的悲剧故事,是一部反战主题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则是描写了“迷惘的一代”,即战后在绝望和痛苦中醉生梦死、放弃追求的特殊群体。

  那段时间,海明威结交了作家菲茨杰拉德,畅销至今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便是他的作品。

  二人一见如故,菲茨杰拉德十分欣赏海明威的文笔,便将自己的编辑引荐给他。对于海明威来说,这无疑是得到贵人相助,他的小说很快大卖。那个曾经让他受益良多的莎士比亚书店,也在橱窗中展示出了他的作品。

  这两本小说火到了什么程度呢?简而言之,海明威从此靠版税过上了“财务自由”的生活。但生活的富足没有让海明威堕落,他惦念自己童年时的爱好,随即置办了装备,乘船出海钓鱼,前往东非草原打猎,爬乞力马扎罗山,到西班牙参加奔牛节……

  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一切经历都是珍贵的素材,笔耕不辍的海明威写下了《死在午后》《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多部作品,还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

  “冰山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认为文学作品“更少即更多”,文字应该如同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运用简洁的语言塑造出鲜明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水面下巨大冰山的存在,也就是文字所传递的思想。

  海明威经历过战争的血雨腥风,但此时,这个世界上的战争远没有结束。在乱世中,人称“硬汉”的海明威又会去向何方,写下怎样的故事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