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学的飞行心理素养和道德情操提升策略

  文/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董 杰 林良展

  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通过创设与真实相似的情景,助力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培养情感、发展能力,从学习知识到掌握技能进而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航空行业的特殊性,飞行心理素养在人才选拔和培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航空人才培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深圳市首个面向全市自主招生航空班的高中,航空创新人才班的心理课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学情,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和道德情操。在教学中,要注重与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问题相链接,通过特定教育场景的设计链接真实生活,助力学生在体验中自然成长为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养的人。

  一、设计体验式情景提升学生的沟通胜任力

  根据杨蕾等学者对于军事飞行学院心理选拔淘汰原因的分析,沟通及表达能力问题是培养和淘汰飞行员的重要影响因素。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及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存在心理闭锁与开放的矛盾心理,只有教师和家长正确地理解这一现象并进行积极引导,才能促进学生走向成熟,拥有较强的沟通胜任力。但日常教育生活中,多为家长和教师信息输出、学生输入,教师讲解、家长说教,孩子听从、吸收,较少进行平等的沟通,孩子的沟通胜任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会出现回避、闭锁等现象,青少年很容易将这一暂时的应对方式解读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基于这一学情,提升沟通胜任力就成为培养航空班学生心理素养的重要教学目标。除了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围绕教学主题的讨论,或者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等传统教学方式,还可创设体验式的情景,以更好转变学生对沟通胜任力在飞行心理素养中的轻视态度,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相应的能力。在日常航空班心理课教学中,可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信息失真现象的实验设计,有意创设信息传递的游戏场景,学生对同一信息分组依次进行口耳相传,呈现出信息在人与人沟通传递时失真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体验信息失真现象及其在飞行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理解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并有意识地杜绝信息失真现象,从而提升对各类外部信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主动发展沟通胜任力,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做决定的能力、妥协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时整合人际资源的能力。如此体验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从心底认识到沟通胜任力在航空心理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性。

  二、设计体验式活动助力学生价值观澄清

  除了沟通胜任力、情绪稳定性等航空心理素养的提升,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学生道德情操培养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日常生活和实验研究都可以说明一个事实:灌输、讲授式的教学策略对青少年道德形成的教育影响不足,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是航空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目标。我们无法否认“勇敢”是飞行工作者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但如果这份“勇敢”用在了不正义的战争中,“正义”又成为价值优先的选择。帮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以及价值选择的能力,不仅能引导他们思考良好的道德情操对于航空人的意义,更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道德认知探索,从而主动发展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

  心中有大爱,意志更坚强,我们基于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认同道德是从爱和归属感中孕育的,因此,爱和关心在道德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培养航空班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方面,开发了以关爱为核心的体验式活动课程,激发并发展学生关心的优良品质。首先,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充满关爱的校园氛围。例如,从每一位学子入校之初,就由以学长团为代表的朋辈组织,全方位关心和指导新生,帮助他们度过初升高的适应期,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其次,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表达各自心声,在对话中彼此了解和理解,并达成共识。例如,学校搭建向党说些心里话、心声信箱、心事树洞、校园墙等线上、线下多元平台,助力学生彼此看见,互相支持。第三,鼓励并倡导校园内所有的关爱行动实践,开展关爱行动项目试点,师生、亲子、朋辈之间,都可以传递温暖、奉献爱心,支持学生用实际行动向身边的同学表达善意。例如,通过关爱行动“繁星计划”孵化出共享爱心伞、女生生理期的“月光宝盒”等活动已经落地实施,引导学生在获得关心中学会关心别人。通过关爱行动课程实践,培养阳光学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