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服之争

  文/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 李柯豫

  开学两周后,我接到区教研员的通知:第三周开始到外区参加为期15 天的学科培训。这半个月基本无法回到学校,此时我最担心的莫过于这个才组建不久的班级。学校让教化学的姜老师暂代班主任。

  按照学校惯例,每年九月末将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新班级即将在全校大型活动上第一次露脸,考虑到这次活动和培训时间冲突,参培前我和班长、文娱委员基本敲定班级表演的模式,并嘱咐班干部要认真组织、主动谋划,遇到问题及时和姜老师商议。班级表演除了要设计好,当然最好能统一服装,培训前我就将班服之事委托给班级家委会处理,具体的样式、颜色由家长和班干部商议决定。

  培训进行到第一周周五下午,当天课程结束已接近六点,我想起一下午都没有看学校的通知和各类信息,拿出手机一看,竟显示有8个姜老师的未接来电,心想:糟了,班上肯定发生了什么事。立马打开QQ,家委会负责人发来了几张图片和一些语音消息,其中一张截图是一则带有骂人语言的QQ私聊消息,明显是学生的口吻,要求家委会不要干预班服的选择。从几段语音中,我也感受到了家长的情绪。

  原来是在选班服上产生了问题,主要集中在卫衣颜色的选择,家长代表希望选择色彩鲜亮一点的,而学生们想选灰色或黑色,认为更符合自己平时穿着习惯。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之间默契还未建立,班委的核心地位也没有确立起来,甚至班委之间意见也不统一,与家委商量时未达成一致意见,又误解了家长的建议,导致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家长想操控活动,强迫他们接受亮色的卫衣。分歧产生后,学生拒绝与家长再交流对话,青春期的逆反心态让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甚至专门申请了一个新的QQ号,添加家委代表为好友后,用侮辱性语言去责怪家委们。

  此时家长和学生双方僵持着,如不能尽快处理这一矛盾,本次活动与后续班级事务的开展都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当即联系家委,代表学生给他们道歉,并安抚好他们。下一步需要和学生对话,怎样解开班级学生整体的思想症结呢?我申请加入班级群。进群后为了确认当前在线的学生人数,我发出了一个QQ口令红包:“Hello,我是一班一分子。”从红包领取情况很快确认有三十多位学生正在线上,学生们看我入群后也比较兴奋,好些学生都说一周未见,希望我能早些回校,我也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想念,谈到最近和老师们通过QQ、微信等了解到的各种班级近况,表扬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集体荣誉感强,在年级各班中表现较好。学生们看到我肯定他们近期表现,纷纷表示会继续努力,让自己和班级更好。

  此时气氛刚刚好,我就从口令红包的“我是一班一分子”谈到对“班集体”一词的认识:“我们的班集体由50 位性格迥异的‘小朋友’组成,当然也包括咱们各个学科的老师,有了他们的指导与帮助,我们才能更快进步。还有一群人也在默默支持和关心我们,就是各位的家长,他们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和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班级愿望。”我发出这条信息后,群内变得安静,学生们应该猜到我想说什么了。

  “为了让同学们能有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我们请了几位家长志愿者组成家长委员会,辅助班级管理。几位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来为班级事务出谋划策,尤其是这次的艺术节筹备环节,班服、道具等也是我和他们先商量了大体情况的,多亏家委协调助力,我才能安心在外培训学习,我非常感谢他们。”群中的学生也开始发言了:“老师,我们明白了。”“老师,让我们再和家长对话吧,这周末一定把班服的事情落实好。”文娱委员发出了这则信息。“我相信你们,我们都是班级的一分子。”很快,我收到了一张聊天截图,学生们主动给家委代表发去了道歉信息,征得了家长的原谅,再次开始了关于班服事宜的对话沟通。

  结束培训回校的那一天,正好是艺术节开幕式的正式表演,看到学生们穿着整齐好看的班服站在台上,家长代表们在台下高兴地为他们拍照、看表演,我在心里默默为学生们点赞,为他们的成长点赞。

  班服之争发生突然,学生在事件中出现过激语言,将对话之门关起,是事情的难点。这实际上是青春期的学生们与家长沟通中的一个正常现象。教师在处理学生与家长的矛盾过程中应该成为润滑剂,重要的是促成双方达成理解尊重,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话才能解决问题。此外,解决群体问题需要抓住时机,关注氛围的营造,直白地提出学生问题及可修正的部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对症下药,矛盾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