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创新教学的实践思考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创新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39

  闫秀玲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

  摘要:语文是学生接触外物、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随着教学理念不断进步,提倡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语文是学生与外界接触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提倡将创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采取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课堂与学生的发展趋势相一致,还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执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3-005-01

  引言

  学生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教师要肩负起学生成长路上“引路人”的重要使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记忆和理解,让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创新教学,对课堂的重难点给予讲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语文教材不新颖

  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之中,没有贴合时代的发展,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通常依赖于教材。教师、学生对语文教材的解析也只是停留在过去的眼光上,并没有利用自身的创新思维,自然也就无法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学习,充分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小学语文教材也应该有一定的改变,教师可以增加与时代发展有关的图片、文章等知识点。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教材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教材所要传达的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探索、深究精神,让学生乐意学习,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1.2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课堂缺乏创新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害怕应用创新化的课堂效果不好,往往没有勇气去寻求有利于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借助于教师或者语文教材给学生讲解课堂内容。通俗讲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搬,对其他教师的上课方式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学习兴趣。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创造贴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甚至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等不良课堂反应。

  1.3 课堂缺乏互动

  互动是一堂优质教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互动能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互动不仅在于师生互动,也在于生生之间的趣味互动。但在一直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就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互动交流时间较少,致使教师无法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也就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此外,缺乏互动也导致学生不能够通过良性互动来获得更多元化的学习收获,相较于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做到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同龄人之间的对话也更加轻松多样,但即便语文教师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也常会忽略给予学生互动的时间,致使整体课堂气氛沉闷。

  2 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创新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改变教学理念,教书育人以人为本

  在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权,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形成正确的认知,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畏惧心理。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不应该只关注教学结果,而要专注教学过程,将创新思维融入到课堂中。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语文知识做深层次分析,帮助学生学习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2.2 采用提问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压抑、单调,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抽象的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每次在教学前,要先进行认真地备课,对每节课堂内容做精炼化地提取,对知识点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总结,进而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

  2.3 以学定教,攻克学习难点

  以生为本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推动下兴起的新式教育思想,意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优化教学活动内容,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在教育中的主动地位,而非被动接受知识,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贯彻落实此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进而乐于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制定教学计划,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2.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融合教学提供师资支持

  教学理念强调跨学科整合知识。教师要将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入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学习人文、艺术、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学理念下语文学科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应充分理解、正确认识教学理念,找到合适的融入点。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创新教学方法,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巧。

  结语

  回顾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进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创新化的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对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以及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十分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

  [2]杨旭.让小学语文作业在创新中减负增效[J].吉林教育,2017(15): 3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