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欣赏课,有效性,提高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45
殷纹纹
(夏津胜利希望小学山东德州353200)
摘要: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关键构成,是帮助学生开启探索音乐世界的门扉的支撑,音乐欣赏课强调学生逐步形成对音乐旋律、情感、内涵的感知,其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以及推进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最近几年,新课程标准的深度贯彻落实越发对音乐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本文将会着重分析提高音乐欣赏课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期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课;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3-020-01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感受与鉴赏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重要区域,是保障音乐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同时更是促进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科学合理地开展音乐欣赏课既可以有效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优质的审美体验,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培养音乐终身学习意识。在此种背景下,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强化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措施的研究,寻找提高有效性的落实方法,这对音乐教学的深度展开的帮助是极为明显的。
一、视听结合导入,激发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教师有必要充分做好前期引导工作,否则学生就会缺少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严重限制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较强的跳跃性,对充满色彩的内容的喜欢程度更高,为此教师便可以尝试着发挥出视听结合的作用,将音乐欣赏和视觉元素相互整合,以此来更好地对接学情需求,此举能够显著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在此过程中的视觉元素可以通过展示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场景来进行呈现,而听觉元素则是通过播放音乐作品来进行,以前者对后者的促进顺利展开,为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欣赏《丰收欢乐而归》的时候,作为四年级教材内编排的内容,学生已经形成相对扎实的生活经验,并且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初步认识,为此教师便可以尝试着更多地彰显学生的自主性,要给予其更多思考空间,在课程导入阶段,先行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描绘农村丰收的四张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丰收的喜悦和欢乐,而后要求有农忙经验的学生针对性地说出自己在农忙时的欢快体验,以此来引发班内其他同学的向往,随后再带领学生欣赏本音乐,这将会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丰收的乐趣,逐步走入音乐作品本身,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结合音乐律动,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律动是开展欣赏教学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进行有效转化的体现,律动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已经形成对音乐作品中节奏、节拍和韵律等元素的有效理解,其此时已经能够明确音乐的灵魂所在。而将音乐律动做前置处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行之有效地关注音乐律动自身,教师就能够为学生更为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特点奠定基础铺垫。更为关键的是音乐律动是学生需要依托肢体动作实现的,这有助强化学生的音乐感受,进而有效地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成效。
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阿细跳月》的时候,本音乐来自“民族的舞步”单元,作为舞曲,在引导学生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律动进行教学,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展示出有关本音乐的各项资料的微课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步明确《阿细跳月》的舞曲特点,强调其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在此后即可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指引,当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的认识,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深化处理,带领学生共同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打节拍,或者模仿其中的舞步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在此种活动的有力支撑下,学生既可以听到音乐的节奏,还可以通过身体的参与来感受音乐的律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在艺术教育新课标日渐应用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多地优化欣赏教学的表现形式,而尝试着将音乐和身体律动相互融合便是极为重要的落实方向,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还能够增加他们对音乐的身体体验,使音乐欣赏课更加生动和有效。
三、层层递进聆听,以此来深化学生欣赏认知
音乐作品的欣赏需要做到层层递进和抽丝剥茧,此种方式有助减少欣赏教学的困难度,更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上,音乐作品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学生可能无法快速地完全理解和欣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教学指引,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对音乐作品的深度认识,此举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帮助是不可忽略的,其能够帮助学生在在不断地聆听和理解中,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享受到更丰富和深刻的音乐体验。
比如《军队进行曲》的欣赏聆听就需要做到循序渐进展开,若是教师想要取得最佳的欣赏教学成效,可以尝试着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先行为学生播放整首曲目,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了解曲目的基本风格和主题。随后教师就可以选取曲目中的某个片段或者某个部分进行重点聆听,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细节和特点,如教师可以从进行曲展示出的恢弘气势着手,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逐步感知到其内在魅力。最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整首曲目,让学生通过全面聆听来领略曲目的完整性和深度,此种带有显著的推进性的层层递进聆听,使得学生可以逐步建立对《军队进行曲》这首音乐作品的全面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初步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和情感,为此音乐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强化在欣赏课教学优化方面的投入,要摆脱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限制,打造出更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强自主、强交互环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各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真正意义地形成对音乐的内涵和美好的感知,这将会让学生真正意义地转化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谢宇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4,(03):10-12.
[2]马建芬.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166-168.
[3]孙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117-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