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交易平台 促进乡村振兴

  •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
  • 关键字:交易,平台,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24-06-04 13:52

  文◎本刊记者 方丹敏

  “没上平台的时候,咱们村每年一般集体经济收入就是140万元左右。上了平台后,2022年一年就达到了215万元!村集体分红增加了,村民得了实惠,村里的矛盾也减少很多。”顺义区木林镇陈家坨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刚说。

  这个给老百姓带来大实惠的平台,正是创建并运营了14年的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14年来,北京农交所承担了全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交易任务,公司党支部强化使命责任、为民情怀和奉献意识,为推动首都乡村振兴发展作贡献,展现了国企担当。

  建平台 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北京85%以上的土地资源属农村集体所有。把闲置的土地、厂房、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有效盘活,可以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清楚到底有多少集体资产资源可以用起来,还要建立诚信、规范的资源配置体系。”北京农交所总经理霍苗说。

  摸家底先要做通思想工作,得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老百姓理解,把集体资产资源情况搞清楚既是市政府的要求,又能助力壮大集体经济,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平台建立之初,公司党支部以16名党员为骨干,组建多支团队深入基层“淘宝”,探索农村闲置资产交易的多种形式。

  有一次,公司党员杨庆带着客户需求来到一个村里,找到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杨庆问村里有没有闲置农地可以用来流转,书记想都不想就说:“没有。老百姓怎么会让地荒了呢!都种着庄稼呢!”当杨庆说有个客户想以每亩每年1000多元的价格租地用于新品种种植时,这位书记立刻两眼放光,忙不迭地说:“有地、有地!”

  “业务开展中,我们在村里看见了各种各样匹配资源错位的事。这也让我们明白,用市场的眼光看待资源和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待资源,是不一样的。交易平台的功能,是用市场的力量把农村集体资源收入的蛋糕做大。如果不了解要素市场的资产价值发现作用,就会‘捧着金饭碗要饭’。帮助农村盘活资源,这正是平台和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霍苗说。

  农交所党支部发挥团队市场专业能力和项目分析优势,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举办顺义区李桥镇北桃园村老旧农机竞价会、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1020亩农地流转竞价会、大兴区农民闲置房屋利用项目对接会,引入金融机构推出专门针对农村民宿的金融创新产品……一个个让农民得实惠、村集体经济得发展、投资者得收益的项目探索成功,吸引了更多集体经济组织进场交易。

  14年来,北京农交所累计推动全市农村产权规范交易3202宗,交易额达367.2亿元,其中共有超过32.5万亩农村土地实现规范流转,438万平方米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为利民便民惠民、助力北京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强队伍 当好统筹发展“参谋助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流转交易的规范化水平要求不断提升,农交所主动当好政府主管部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参谋助手”,把促进乡村振兴当作企业的第一职责,建立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才专业功底过硬的工作队伍。党支部探索创建“青松林”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让党员骨干在完成重大任务、重要工作中磨砺成长。

  2022年,全市开展农村涉地合同和集体资产资源核查工作,农交所承担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据管理可视化平台”开发建设和协助开展现场核查的艰巨任务,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带队冲在攻坚一线,为顺利完成全市419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和现场核查工作作出了贡献,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广泛好评。

  如今,在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据管理可视化平台”,任意点击一份农村涉地合同,合同所涉及土地历次流转(转租)、签订主体、金额、期限、用途等信息就可一键查询。只要点击合同,就可通过卫星影像看到合同地块的实际图片,实现基础图层、边界图层、资产四至图层、合同四至图层4类图层查看的自由切换。目前,平台共核查并录入集体资产资源18.3万处,涉地合同46.1万份。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程序,农村产权交易所制定了30余项操作规则,并对交易的每个步骤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形成了项目现场踏勘、权属追根溯源、资质穿透核查、市场检验价格、资金全程监管、合同条款把关等一整套管控交易流程。一系列举措将交易平台打造成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服务平台,有效保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强服务 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为了服务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北京农交所不断制定完善交易规则,优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服务,维护农民财产性权益。

  2019年6月14日上午,顺义区李桥镇北桃园村村委会活动室里座无虚席。该村44台套老旧农机及附属设备转让竞价活动在北京农交所的组织下如期举行。现场电子竞价环节,在场村民都紧盯竞价观摩屏幕,随着不断上涨的拍卖价格而欣喜激动。最终,在经过48轮的激烈角逐后,以33.33%的溢价率、高达40万元的拍卖价格顺利成交,直接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达10万元。“太满意了!太好了!”村民们在看到竞价结果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连连表示。

  “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拓宽了项目宣传渠道,征集到更多意向受让方,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北京市顺义区张镇大故现村村委会主任冯秦涛看到竞价结果后表示。2023年4月11日上午,大故现村西南799株林木转让项目公开挂牌交易。经过17位竞买人141轮激烈角逐,底价为29.95万元的林木转让项目,最终以58.95万元成交,溢价率达96.83%。

  目前,北京农交所持续加大市场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建成“市级有平台、区级有中心、乡镇有站点、村里有网点”的四级市场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了农村产权交易的服务质量。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农交所已在全市13个涉农区设立交易服务机构,已成交项目覆盖155个乡镇,乡镇覆盖率达到73%。

  (责任编辑:闫正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