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亦庄样板”

  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没有终点。北京经开区工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秉承“国家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干的、企业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办的、人才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做的”,锚定创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在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上深层次破除堵点难题,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亦庄样板”。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

  北京经开区工委时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将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与落实国家战略任务、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加速未来产业布局深度结合,以“聚”促“变”,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动能和效能。

  坚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北京经开区工委立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和“四区一阵地”(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宜业宜居绿色城区和高端产业主阵地)功能定位,聚焦“44637”发展体系(四大国家战略、四大主导产业、六大未来产业、三个融合、七个支撑体系)建设,持续整合资源、汇集智慧,集中力量攻坚国家战略任务。

  坚持高位调度、高效落实。北京经开区工委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统筹性的计划举措。2024年2月23日,北京经开区以“聚力谋发展 亦企赢未来”为主题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暨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统筹各方力量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坚持上下贯通、组织有力。在以工委为统领,机关、国企、非公企业等9个领域齐发力的“1+9”基层党建体系下,北京经开区工委持续推进各领域党的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通过充分发挥亦庄新城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凝聚北京经开区和大兴区、通州区在干部共育、议事共商、产业共促、发展共享上的合力。针对北京经开区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压实行业党建“一局双责”(主管部门抓党建、管领域的责任)工作责任,探索以特色党建品牌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夯实工委在“条块”上的组织覆盖,高效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

  深化体制机制 进一步增强行政效能

  作为改革先行区,北京经开区工委始终保持敢闯的勇气、敢试的决心,敢于在思想上“破冰”,敢为体制机制“松绑”,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逐步构建起服务经济产业发展、利于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特色管理架构。

  推行机构改革,实施大部制管理。2019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对机构职能进行整体重塑,大幅精简机构数量。特别是将“许可”与“执法”集中,在全市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开展“一业一证”“一业一册”“拿地即可开工”“综合许可DI Y”等极简化审批改革,清单化19个领域的504个执法处罚事项,实现“一个机构、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为企业发展节省大量办事时间与成本。

  深化基层治理,创新集成化平台。北京经开区在亦庄新城范围内设立11个亦企服务港,作为党建引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实体化运行平台。依托亦企服务港这一集成式服务管家,建立“港内解决—‘吹哨报到’—局、港、企业专题会商—工委领导定期调度”四级诉求解决体系,自设立以来,通过一港统筹、为企吹哨、高位调度,协同解决企业诉求6300余件,打造了“一港集成、多港联动、无界服务、京策速达、主动治理”的亦庄服务模式。

  着眼主导产业,建设专业化队伍。围绕“两区”建设成立“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谋划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建设任务。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组建四大产业专班(集成电路产业专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专班、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专班),建立“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项目、一批空间”的产业组织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行政支撑力量。

  完善政策体系 进一步提高制度化水平

  北京经开区工委立足企业人才需求,全面推进经济、产业、生态文明、社会等多领域协调创新,着力构建公平、透明、具有较强适应性和适度超前性的政策体系,强化各领域间、各层级间的政策协同和工作集成,全力破除束缚企业和人才发展的制度性约束。

  突出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修订,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加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支撑。围绕企业准入、成长、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搭建政府管理政策体系,建立“规范性正面清单”“禁止性负面清单”“鼓励性引导清单”,为企业打造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进一步约束自由裁量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深化“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做好城市服务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和居民满意度。

  突出培育创新创业的发展生态。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北京经开区制定实施“专精特新、国高新十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方案》等鼓励性文件,提出“创新企业梯度培育”等五大工程,强化“资金扶持力度”等十个方向的支撑。同时搭建起以普惠政策为主的产业政策体系,在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增资扩产、引才用工等方面制定鼓励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目前,北京经开区已将500余个政策事项全部纳入互联网平台,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实现政策100%平台兑现、100%智能匹配。

  突出厚植活力亦城的人才沃土。北京经开区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全链条强化人才工作。2023年,聚焦“平台”“资源”“主体”“人才”多个维度布局政策体系,创新发布“人才十条”2.0政策,实施用人主体授权赋能改革,在入区资金奖励、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创新“以赛代评”等多元人才认定方式,打造有温度的政策体系。通过完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保障体系,加速建设全市首个百万平方米国际人才社区等,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环境。

  创新服务要素 进一步提升企业满意度

  北京经开区工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将党建工作的标准效果落实在服务上,优化企业与政府间每一次接触的服务体验,在“人城产”融合发展中提供更优品质、更广范围的“亦庄服务”,为首都打造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金名片增光添彩。

  增强政务服务便利度。北京经开区以“迎商中心”为载体,打造集“政务服务办事厅、企业发展加油站、政企互动会客厅、科技创新展示厅”于一身的政务服务综合体,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并通过简化程序、集成服务等方式,创新性打造“综厅事项通办+亦企服务站远程自助能办+园区服务点引导咨询帮办”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就近即可享受和政务大厅“同质同标”的服务,提升服务效率。

  增强企业服务精准度。健全“服务包”工作机制,加强职能部门间联动协同,一对一做好重点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深化亦企服务港功能,广泛开展“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活动,引导头部、腰部、潜力企业间聚链升级,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组团。2023年度,亦企服务港开展政策解读、理论宣讲、亦企开放日等各类活动600余场,发布企业新产品研发等重要动态信息500余条,有力支持了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

  增强企业成长获得感。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搭建产业会展、“亦企沙龙”等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信息、资源交流。统筹开展丰富的党工群团活动,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在区内企业选树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党组织和党员,对具有突破性的项目给予支持,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荣誉感。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北京经开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深化“三城一区”联动创新发展,助力首都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以“亦庄速度”为首都加速生成新质生产力,打造营商环境的“亦庄样板”

  (责任编辑:袁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