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自主运动——以中班运动性活动区“木梯区里的野战乐”为例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游戏,低结构材料,自主运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6-14 14:42
王丽红(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引导幼儿灵活运用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一物多玩并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同时,支持幼儿探究、重复、试错等行为,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游戏情节,积极分享,向同伴推广游戏经验。文章以中班运动性活动区“木梯区里的野战乐”为例,对幼儿自主运动进行了研究,观察并记录了幼儿使用木梯、木架、木板、软垫、报纸球等低结构材的情况。在游戏中,幼儿探究行为的深入和体育动作的发展与低结构材料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体育游戏;低结构材料;自主运动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自主体育游戏是以幼儿为游戏主体,幼儿自定运动形式,自由选择玩伴和运动器材,自主支配游戏内容、决定游戏进程的体育活动。依托低结构材料开展自主体育游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托低结构材料开展幼儿园自主体育游戏,为幼儿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发幼儿自主探究和表现自我。其次,在依托低结构材料的自主体育游戏活动中,自主思考、自主创设的游戏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幼儿一物多玩、自主探究的游戏行为。最后,幼儿在与低结构材料充分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是幼儿真游戏的重要体现。
一、巧借材料特点,创设游戏环境
在幼儿园每天晨间的户外运动中,幼儿都会和同伴一起快乐地活动,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日俱增。当他们升入中班后,随着身体平衡能力的逐渐提高,已经能步伐均匀、手臂配合协调地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为了帮助幼儿积累运动经验,提高运动能力,幼儿园添置了很多低结构运动器械,如防腐木制成的木板、木梯、木架,长短不一的软垫,大小不一的报纸球等。户外活动时,幼儿结伴在木梯和木架之间穿梭不停、爬上爬下、乐此不疲。由于这些材料结构单一、玩法多样,体型也较大,幼儿无法独自搬动,合作自然必不可少。合作中引发的协商、冲突、创意等故事每天都有“新意”,由此自然地生发了组合木梯、木架开展游戏的过程。
1. 自主探索材料,创设游戏场地
低结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首先,由于低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玩法,可移动、可操作,幼儿能结合自己的需要和材料特征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幼儿园提供的各种木质架子、木板、木梯,激发了幼儿探索材料的兴趣。其次,幼儿可以根据材料的形状、大小、长短、高低,把它们当作运动中需要的桥梁、房子、山峰等。长条形的木板可以当作小桥、小路;木架立起的时候可以当作房子,横放时可以用来钻;长条的木梯可以用来玩跳格子,三脚架的木梯可以用来当作山峰。最后,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不断熟悉,他们能灵活运用材料。在游戏过程中尝试用更多的木板拼接成小船,用多个木架摆放成迷宫,将木梯链接成长长的火车轨道,创设属于自己的游戏场地。教师提供各种组合变化的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变换花样,探索材料创设游戏场地。教师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挖掘材料的多用性,做到一物多玩,既拓展运动空间,又激发游戏兴趣。
2. 尝试组合材料,丰富游戏情境
低结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起初,幼儿只用单一的材料进行游戏,尝试一物多用;后来,有的幼儿开始使用不同材料的组合,发现这样的组合能变化出更新奇的情境。例如,幼儿用长条木板将两个木架链接起来,或将所有的木梯、木架、木板前后左右连接在一起,搭建出一个纵横交错的游戏场。又如,将材料叠加创设更丰富的游戏情境。有的幼儿将木板横放在木架上,形成上下均能行走的双层通道。上层木板当作小路,下层当作地下秘密通道。再如,各种软垫也能用以创新游戏情境。当幼儿把长方形软垫放在两条长凳上,就能当成陷阱,诱导“敌人”掉入;可折叠的软垫搭在三脚架子上,就是野战中的帐篷。在幼儿眼中,这个由多种材料链接组合的场地适合玩立交桥、钻地洞、消防员、打仗等游戏。游戏材料越具有可移动性、可变化性,幼儿的游戏体验就越丰富。幼儿自主组合材料,成为体育游戏的主人,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在情境中生发游戏内容。
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教师指导幼儿开展体育游戏的重要媒介。第一,木架的阶梯有高有低,木架的摆放可立可倒可斜放,木梯和木板有宽有窄,这样的低结构特征让游戏层层递进,可变化的高度和坡度为即将开展的情境性游戏带来了不确定性和趣味性。第二,在组合材料进行搭建中,幼儿通过尝试探究不同的组合方式,让游戏形式更加多样。第三,操场上可折叠的三脚架木梯、长方体木梯、带卡扣的木架、长条形木板及方形软垫等安全防护辅助物能够激发幼儿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进行灵活搭配、自主搭建。幼儿自主创设了便于开展斜坡爬、高处行走、钻狭小空间、投掷等体能锻炼的游戏场地,丰富了游戏情境。
二、结合游戏情境,萌发合作游戏
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处于快速发展期。幼儿一旦有了合作意识,就会主动与同伴合作。通过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游戏意图、安排游戏材料、提出游戏分工,幼儿学会了接纳别人的意见达成共同游戏的目的。在本案例中,幼儿借助自主搭建的游戏情境,萌发了游戏意图,下一步就需要依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深入展开自主体育游戏。
1. 自主讨论,引发合作游戏
自主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幼儿作为游戏主体主宰游戏过程,制订游戏主题,协商游戏规则,讨论游戏内容。当游戏场地搭建好后,玩什么内容,怎么玩,大家各抒己见。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中班幼儿还不能想出完整的游戏过程,只会说出其中的片段,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时,教师应该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幼儿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接纳与包容,从而达成一致的看法。在活动中,当幼儿热烈地讨论时,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游戏水平较高的幼儿提议玩打仗游戏,要建野战基地,把对面当作敌人的基地,大家一起“攻占”他们。另一名幼儿也提出自己的想法:“你们进攻,我们用子弹给你们掩护。”当游戏内容明确后,幼儿分头行动,相互配合玩打仗游戏。幼儿遇到问题,能在自主讨论中、在同伴的参与下自行解决。
2. 解决问题,生成游戏内容
当幼儿自发生成游戏内容后,会调动已有经验推进游戏情节。幼儿结合自身的游戏经验和知识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创新玩法。例如,野战游戏过程中,幼儿纷纷爬上了木梯、木架、木板,朝着同一方向玩起了野战游戏。当木梯、木架上的幼儿越来越多时就造成拥堵,为寻找造成拥堵的原因,幼儿会攀爬到最高的木架上,当起哨兵,控制木架上的人数和大家行进的速度。在木架上等候的幼儿等不及了,直接跳到地板上,跑到前面的木架继续前行。又如,幼儿生成“营救落海同伴”的游戏情节,把跳到地板上的同伴当作掉到海里,于是就用垫子作为救生船,让落水的伙伴赶紧上船。当拥堵问题解决后,幼儿通过了层层障碍终于来到了交战区,借助木梯、木板的隔挡,手持“炸弹”(报纸球) 发起战斗。几个回合后“敌人”都中弹了,大家纷纷拍手、呼唤、击掌庆祝。在游戏中,幼儿分为攻守双方发起对攻,看似个体行为,却包含了频繁的合作。他们自发地出现了哨兵、领队、落水伤员等角色,同时每名幼儿会根据野战场上“战友”间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进攻节奏,在观察中形成游戏默契。教师充分信任、支持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以赏识的眼光肯定幼儿自发的合作行为,提供所需材料,有效推进游戏进入高潮。
三、利用偶发事件,形成安全意识
在本案例中,如何处理好体育游戏开展中的挑战性与安全性,是户外自主运动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幼儿通过在自主体育游戏中的亲身体验,在自己不恰当行为(安全范围内) 导致的不适后果中获得经验,慢慢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经验带领同伴继续游戏。其次,胆大的伙伴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如果在架子上感觉拥挤,可以跳到地面的垫子上,再从其他地方爬上架子。一定要跳到垫子上,因为从高处跳下时,垫子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双腿。当部分胆小的女生站在游戏场外观看时,她们流露出既担心又羡慕的神情。最后,教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以“带新兵”的形式,把自己克服恐高、畏难的方法传授给女生:如果站着走会害怕,可以手抓着木板慢慢爬;在高处行走时保持距离,不紧跟。《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仔细观察,适时指导跟进,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畏难情绪和不良行为,通过同伴互助、引导幼儿用儿童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安全运动的常识。教师鼓励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逐步挑战,培养了幼儿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学习品质。
四、分享游戏经验,推进游戏深入
游戏后的集体分享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协作水平,促进自主体育游戏的深入发展。游戏后,教师创造机会让幼儿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与他人协作的体验及因合作引发的矛盾,在分享中学习同伴的有益经验,在互助解决问题中拓展游戏思路,提升个人认知,推动集体游戏经验。
1. 交流互动,拓展自主运动方式
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借助游戏时拍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在木梯、木架上运动的难度大、速度慢,当遇到拥挤时如何设置能满足多人同时游戏需求的路径?幼儿的答案多种多样:可以组合游戏材料,创设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通道,设置多个起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经验,选择擅长的运动方式进行游戏,从木板上面走、从木梯夹层爬、从木架中间钻、沿着木板斜坡跑下、助跑攀爬、弯腰钻爬、障碍跨跳等。
2. 实地勘察,细化分工合作任务
在搬动材料时,幼儿容易相互碰撞,产生安全隐患。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实地勘察场地特点,了解场地周边的大树、花圃等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因地制宜地讨论取放材料的搬运方式、路线和搭建基地的分工。例如,在搬运大的木架时,可以让前面的幼儿拉,后面的幼儿推,朝着同一方向使劲;搬运长条木板和木梯时,首尾各一名幼儿,前面的幼儿负责把控方向,后面的幼儿紧跟其后;搭建时先定点,再链接。这样的措施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碰撞,提高场地布置的安全性。
3. 游戏计划,了解同伴游戏需求
为了解全体幼儿的游戏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由结伴画出下次游戏的计划。以图画的方式,将游戏人数、游戏材料、游戏情节等想法画在纸上。通过共同设计游戏计划,了解同伴的兴趣导向、游戏设计和游戏方式,商定下次游戏的主题,为共同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计划。教师可以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为每名幼儿提供参与计划、表达意愿、落实想法的机会。
4. 日记表征,培养幼儿个性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把当天在运动区的游戏情况,以游戏日记的方式,将游戏伙伴、游戏材料、游戏情节等画在纸上。在离园准备或下次游戏前通过分享游戏日记,相互了解同伴的兴趣导向、游戏内容和游戏创意。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五、结束语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依托低结构材料开展自主体育游戏时,第一,教师要提供数量大、种类多的低结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任意组合需求,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行为,因地制宜地创设有利条件,丰富幼儿的运动体验。第二,教师要与幼儿积极互动,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运动特征,及时发现幼儿的危险动作并加以适当引导。观察幼儿的需求,提供充足、多样、适宜的游戏材料,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幼儿自主运动的基础和前提。第三,多变的低结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运动的潜能和智慧,让他们在运动中尝试、探索新的运动方式,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同时培养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第四,当材料的组合引发幼儿之间的合作时,为达成游戏的共同目标,幼儿将主动调整自我,从而推进游戏的持续、深入开展。总之,低结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一物多玩,大胆创新游戏情节,促进幼儿自主、自信地开展自主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 姜少艳.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趣”味:老师的退一步与孩子的进一步[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2] 秦元东. 幼儿园游戏指导方法与实例:游戏自主性的视角[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