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 茜
今年电影春节档开启前,动画片《深海》备受期待。该片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打磨7年之作,主创团队创新性地使用了“粒子水墨”技术,将观众期待值拉满。不过,影片上映后未能接棒《大圣归来》的热度。从票房数据来看,至发稿,《深海》票房约5 亿元, 远低于同期上映的《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评价也两极分化,喜欢该片的观众表示,《深海》“画面瑰丽, 视效堪称中国动画天花板”;差评者则认为“画面和情绪大于叙事逻辑”。
1月29日晚,《深海》导演田晓鹏亮相北京一家影城,跟现场媒体、观众互动交流,并回应了关于影片票房、主题和剧情设计、特效制作等方面的争议话题。他表示,批评的声音对自己很有帮助,“很多我自认为的伏笔,原来观众首次观影时并未接收到;下次创作,我会考虑其他的表现形式。
谈票房失利:下部作品会平衡得更好
2015年,近10亿元票房的《大圣归来》为国产动画立下新标杆。此后,业内人士和无数“自来水”,都期盼着尽快看到它的续集。然而,田晓鹏放弃了现成的红利与流量,用7年时间造梦。
这场梦,就是《深海》。《深海》的故事,源自田晓鹏埋在心底多年的一个梦。梦里,女孩孤独而勇敢地迎击深海里的怪兽。田晓鹏一心想把自己的梦拍成动画电影。在他看来,当年的《大圣归来》是一部“剧作工整”的电影;而到了《深海》,他想“做一个感受型的电影,甚至牺牲了传统的、工整的剧作,比如舍弃剧情的钩子、人物的强动机、符合规律的情感建立”。
田晓鹏直言,《深海》是一部任性的作品,更加强调人物内心的感受和主观的情感。对于影片上映后收到的一些批评,他也表示全盘接受,“《深海》是我特别想要做的一次尝试和冒险,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是接受的。我会把这些批评化为力量,希望下部作品会平衡得更好。”
目前影片票房不佳、排片量较少,田晓鹏坦言:“焦虑、压力都会有。”为了帮助电影宣传,一向不爱抛头露面的他甚至做起了直播,“宣发的同事都挺不容易的,我特别想帮助他们。”直播中,田晓鹏承认自己这次创作执念过深,未充分考虑观众的感受;他也觉得《深海》可能不适合春节档,但是担心公司坚持不到下一个大档期。田晓鹏还透露,下部作品将是更为商业化的《大圣闹天宫》,“会对投资人负责。”
解读故事:更想表达“陌生人的善意”
《深海》是不折不扣的原创故事,镜头对准一个敏感内向、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参宿。为了寻找妈妈,她误入梦幻的深海世界,与“深海大饭店”的船长南河,在一段奇幻冒险中寻找生命的答案。故事涉及重组家庭、儿童抑郁情绪等社会议题,这也导致部分观众在春节假期观影时,感觉影片主题与节日氛围格格不入,直呼“emo”“直接致郁了”。
解读创作契机时,田晓鹏说:“故事主题并非聚焦抑郁症和原生家庭问题,而是源自每个人心里都可能会有的一点抑郁情绪,以及我们内心看世界的态度。”他还表示,“《深海》其实是参宿的一个个梦境,是她在溺水后濒死状态下的幻觉和挣扎。”田晓鹏解释道,影片设计了参宿和南河两个人物,团队希望通过南河表达“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主题,“参宿跳进海里被一个陌生人救了,她躺在医院里,不断进入梦境。在梦里,面对照顾自己的南河,参宿的潜意识里就会想到陌生人为了救她而死的事实。于是,她就会不断地醒来,重启这个梦。”
有观众提出片中“海精灵”造型可怖。田晓鹏解释,海精灵是根据参宿妈妈回头一瞬间的形象设计,“是她的头发和眼睛多次叠加的效果,这是参宿的心结和梦魇。”影片结尾的插画,提示了故事最终的结局——参宿苏醒后回归重组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此,有一些观众认为这和影片原本的剧情设定相悖。
田晓鹏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那也许只是参宿美好的幻想。片尾的彩蛋,参宿去了南河的家乡,可以理解为她再次沉溺在深海,抑或她真的摆脱了抑郁。这个开放的结局,留给大家。”
愿与同行共享“粒子水墨”特效技术
田晓鹏介绍,《深海》花费7年时间筹备制作,利用这些时间,团队研发了粒子水墨的视效技术,将中国传统水墨和三维技术结合,打破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壁垒。影片单镜头粒子量达20亿,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深邃广阔、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虽然这7年很漫长,但这些探索可以促进动画行业的基础建设,是很值得的。”
田晓鹏还表示,会将粒子水墨新技术共享给国内其他公司,“绝对是全部共享,包括对流程简化和降本的探索。通过我们在技术上的铺垫,让动画人专注于艺术表达和题材探索,我们踩过的坑、吃过的亏,希望其他人不再踩。”
动画属于电影行业中的重工业品类,田晓鹏直言,目前国内动画电影技术较好莱坞、日本等动画大国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现在不缺好的动画师,最缺的是开发这一块。”虽然国产动画诞生了不少高视效水准的作品,但这是无数动画人呕心沥血换来的,他希望国产动画能尽快迎头赶上,“到那一天,我们才能放下技术上的顾虑,踏踏实实地讲故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