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包虹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打造一支有文化、懂经济、会管理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队伍,是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一项重点工作。

  [关键词]中国—东盟文化;管理人才;广西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续资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在当今世界,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而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则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在广西南宁举办的“2006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东盟的60余名专家学者的共识:文化产业是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中国—东盟文化市场的现状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贸易区的重要通道和交流重镇,与东盟文化交流的基础和条件得天独厚,泰国的泰族,越南的岱侬族、泰族、高栏族,老挝的老龙族,缅甸的掸族等与广西的壮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等是同根生的民族,文化上的近似容易引起这些国家的民族对广西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共鸣。在贸易区的建设中,广西应走文化先行的道路,面向东盟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同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各国文化的相互认同,把广西建设成中国和东盟相互了解、合作的窗口和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多方面的合作创造文化氛围,为今后的全面合作作好铺垫。

  1,借助地缘优势,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广西和东南亚各国在海陆相接相接,是互相守望的近邻,为各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使得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贸易上连成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各国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量大,为国家间文化产业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为例,其间的交流已从单纯的文艺演出向多形式的交流模式转变。如组织文化研讨会、开展文化考察、培

  养艺术人才等等,多种交流形式将双方的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又如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多次赴越南讲学,在越南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广西文化热。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包括官方交流,还包括民间往来、商业演出等,内容有艺术表演、艺术展览、文化艺术研讨、文化考察、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

  2,通过文化交融,文化的交流层次不断提升。东盟各国间的正式文化交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各国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认同,比如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华人文化,那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在东南亚各国间架起了互相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各国间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自然更容易彼此接受。中国尤其是广西的少数民族和东盟国家民族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东盟国家有许多华侨和华人,他们为将为各国文化产业合作起到很大的媒介作用。目前,在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的背景下,广西和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层面已从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层面不断扩大和提升,发展为政府、民间并举。广西民间舞狮团、杂技团、广西甲天下艺术团、广西交响乐团等文艺团体赴东南亚演出交流,引起了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到广西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

  3,在文化协作互补下,中国与东盟国实现了经济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优势,各类资源在许多方面通过互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恶性竞争,获得双赢。由此形成了东南亚文化产业圈,产生了1+10>11的效应,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水平,促进了多边贸易的发展。如目前南宁国际民族艺术节近三年来每届票房收入飚升到3000多万元;世界最大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从2004年3月正式公演到2006年6月,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0多万人,票房收入近亿元,不仅带动了旅游、房地产和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催生了“梦幻东南亚”、《鼓乐大楼》、“走进花山”等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围绕“中国-东盟”主题文化,广西还推出了大批项目,如以“广西文化东盟行”为重点,开展“广西国际友好城市文化交流计划”、“文物对外交流计划”、“产业对外交流计划”等系列活动。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2001年为3.28亿元,2005年为11.7亿元,2006年达到20.11亿元,以2001年为起点计算,年均增幅45%,大大超过广西GDP的增长速度;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比2005年增长17.1%。在2005年比2004年增长18.7%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文化产业的年增加速度,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第三产业增长速度6.8个百分点。2006年,文化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拉动GDP增长0.3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4,文化产业已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重要载体。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往的重要“接口”,正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项目的对外交流力度,打造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文化产业中介营销三支队伍,壮大艺术演出业、文化信息业、电影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节庆会展业五个产业集群,提升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扩大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广西正全力做大做强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广西民族歌舞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刘三姐文化品牌,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代表的会展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以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等“一地一品”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品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重要载体

  二、广西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西文化产业既熟悉文化事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匮乏,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低是我区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广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有9808个,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3.1%。 广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19.85万人,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2.2%,占广西从业人员总数的0.7%。2006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广西总体从业人员的5%,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广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少。在新闻出版系统,懂出版、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匾乏;在艺术创作方面,以音乐制作为例,活跃在广西音乐界与政府密切合作的人大多老了,而能用电脑作曲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人很少;在电视报刊领域,高水平的人才缺乏也很严重,如著名的节目制作人、主持人、栏目策划人等都很少,所以很难出品牌;广电系统不缺具体的编导制作人员,缺的是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策划、管理人才。

  2,现有经营管理者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并以不懂管理、营销、策划和资本运作者居多。据广西广西自治区统计局统计,到2004年底为止,广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看,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0.15万人,占全区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0.7%;具有大学学历人员为5.6万人,占28.2%;具有高中学历及以下人员为14.1万人,占71.1%。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有0.46万人,占全区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2.3%;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有1.58万人,占7.9%;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人员2.11万人,占10.6%。从技术等级看,高级技师有411人,占全区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0.2%;技师有0.1万人,占0.5%;高级工有0.48万人,占2.4%;中级工有0.73万人,占3.7%。(来自广西统计信息网)

   3,目前经营管理者缺乏创新精神,没有经营管理大型文化集团的丰富经验。从文化部门的管理者来看,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未完成,现有的文化产业单位都是由文化事业转制而来,领导者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不能及时转变过来,市场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的规律把握还不准。

  4,没有与国际化的管理接轨。2007年抽样调查显示,广西的公务员中能熟练掌握外语的仅占4.75%,专业技术人员中占5%,企业管理人员中占5.43%,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外语的国际化产业管理人才更是十分紧缺。随着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当代急需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掌握外语、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忠仁 加快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广西 《广西经济》2005-11-18

  [2]邓亚平 王立芳,文化产业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重要载体,新华网南宁

  [3]马旭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国际市场拓展,《学习时报》2007年7月

  本论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中国—东盟文化关系与文化交流研究》(课题批准号:06BZH003)成果

  (本文责任编辑 刘东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