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踏上新起点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中国,经济,俱乐部
  • 发布时间:2024-07-20 11:26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万宏蕾 编辑顾佳贇

   “万亿俱乐部”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火车头,其表现意义重大。

  新年开门红。1月1日,重庆的西向大通道分外忙碌——中欧班列(成渝)一天开行的6趟班列,4趟从重庆出发,满载智能终端、工业配件以及食品等货物驶向德国、匈牙利、波兰和白俄罗斯。同日,两趟班列从德国启程返回重庆。

  虽然临近春节假期,广州招商团队仍然兵分两路出征:一队赴欧洲,在德国、瑞士开展为期7天的招商“破冰行动”;一队赴日韩,拜访乐金、现代、松下等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针对氢能源汽车、现代商贸、精密制造等高端产业项目进行针对性招商,并敲定了不少回访。

  进入新的一年,随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陆续召开,各地官方陆续公布2022年经济年终答卷,也亮出了2023年经济发展“计划书”。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随着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以及新经济增长动能的逐步增强,中国经济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能,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向潜在增长率回归。”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对2023年中国经济大势作出预判。

  “万亿俱乐部”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火车头,其表现意义重大。“拼经济的时候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竞争新起点

  1月11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预计2022年上海全市GDP达到4.45万亿元。这也是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大关。

  4天后,北京市公布“成绩单”。1月15日,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市GDP预计实现正增长。这意味着,北京市2022年GDP总量也在4万亿元以上。

  “尽管在过去一年里,新冠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低迷、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但得益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电商、航空海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支撑,上海、北京、深圳等头部城市经济仍然经受住了考验。”曾刚说,“GDP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反映了我国城市令人瞩目的经济韧性。”

  “京沪超过4万亿元、深圳3万亿元的经济规模,使这三城毫无悬念地排在国内经济总量榜单前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此外,随着1月3日成都正式宣布经济总量进入“2万亿俱乐部”,我国城市经济版图上“2万亿俱乐部”七强基本锁定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和成都。

  2万亿,正在成为经济强市的竞争新起点。

  “城市GDP突破2万亿元,相当于超过世界上3/4的国家和地区。”钟辉勇说,“说明我国‘大国大城’的局面正在形成,而且未来的增长会更依赖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所形成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这些区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回看我国城市经济的2万亿进击之路,自2011年上海率先撞线,到2022年成都突围,几乎每两三年就有一个新成员入围。

  不过,2022年的“万亿俱乐部”城市依然是24个,暂未出现新晋成员。下一批“万亿之城”可能会是哪些?

  在24座GDP万亿元城市之后,常州、烟台、唐山、徐州等城市被认为比较接近GDP万亿元门槛。

  常州、烟台都已定下要在今年突破万亿级的目标。常州2022年GDP预计为9500亿元的,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万亿之城”后备军,常州已经宣布2023年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这也意味着,江苏在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之后,如能收获第5座万亿城市,将一举超过广东,成为全国GDP万亿元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

  “万亿城市中的地级市数量日渐增多。”曾刚说,“而一些强省会早已在奋战2万亿元、3万亿元的目标,这说明从直辖市、省会城市到地级市,各级城市都在实现经济体量的快速扩张、产业能级整体跃升。”

  跳起来够得着

  岁末年初,一边冲刺收官,一边谋划开局。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压力,更加需要通过较高增速的增长,在增长中化解风险。”钟辉勇说。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数据看,各省份2023年GDP增长目标范围在4%―9.5%。其中,上海预期增长5.5%以上;前五大经济省份中,广东、山东、浙江均将GDP增速目标设置为5%以上;天津市的目标是4%左右;海南省的目标最高,为9.5%左右;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福建8省(区、市)将GDP增速目标设置为6%左右。

  对于广东省的目标,《南方日报》在评论中分析:这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实现的,这是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5%”是目标底线,“以上”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东主动担当、自我施压,以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继续挑重担、挑大梁。

  从城市看,苏州、济南、青岛、长沙、合肥、郑州、福州、武汉、宁波、南通等“万亿城市”都把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5%―7%之间,大多数明显高于2022年实际增速。

  比如广州,2023年GDP增速目标是超过6%,比2022年调高了0.5个百分点。“不要小瞧提速0.5%这看似轻微的变动幅度,”钟辉勇说,“广州作为2.8万亿元的庞大经济体,任何一点增长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增量,也将带来巨大的就业和收入。”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总体上不太明朗,但东南亚、南亚的经济前景仍然被一致看好,加上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之后,粤港澳之间人员交流、物质流动逐步回归常态,而广州有望利用有利的区位条件、与东南亚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特别是通过广州市有为政府拼经济的不懈努力,推动广州新兴产业、外贸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曾刚说,“2023年广州经济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上海预期GDP增长5.5%以上的目标,我认为总体上是比较谨慎的。事实上,在新兴产业、消费、科技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2023年上海GDP的增速完全有望达到6%以上。”曾刚预测。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的向好预期也给长三角发展注入“强心剂”。“为了实现经济目标,上海在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等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工程推进方面,都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与部署。”曾刚分析,“上海市明确要做中国式现代化开拓先锋的目标,将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方面展现上海新作为、新担当,这些计划与举措必将助推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跨区域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通过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方式,带领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在党的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之年取得开门红。”

  对于浙江省5%以上的GDP增速目标,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认为,浙江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势依然存在,浙江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仍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到2027年GDP达到12万亿元。2023年5%以上的增速目标只是未来五年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因此,这个目标是预期而非底线,是可以随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的而非封闭不变的。

  调高预期

  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国际权威机构普遍调高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比如,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4%,高盛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从4.5%上调至5.2%,并认为消费板块有望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国内机构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22年12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

  “从经济环境有利方面看,我国目前采取的‘乙类乙管’新防疫政策、中央政府经济稳增长的政策宣示、外贸回归正轨之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特别是大城市前期结构转型的巨大投资与建设(尤其是科创设施和新基建),必将推动头部城市经济增长跃上新台阶,GDP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增长质量必将进一步提高。”曾刚说。

  “从城市发展动因来看,近些年各城市重视人才引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种种举措发挥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个驱动因子不容忽视,即这些头部城市在国家新一轮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中所获得的政策利好与发展机遇。”曾刚说。

  抢开局

  “晒成绩”释放强劲信号,地方政府更多具体行动则把“抢开局”落到实处。新的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完成?不少地方已有重磅动作。

  2022年12月30日,川渝两地举行的“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活动现场,重庆市与四川省的主要负责同志共同为重庆生产服务型、成都空港型两个国家物流枢纽揭牌。分析人士认为,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将进一步助推川渝加快打造全球供应链服务节点,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在2023年1月5日召开的广州市一季度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宣布了重量级投资计划:2023年广州拟安排项目1722个,总投资超6.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

  “超百亿元的项目有149个,相当于平均每月有超过400亿元的投资额。”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旭在发布会上说,相比2022年3603万元的投资额,2023年增长了52%。

  在2022年底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300多家跨国企业参会,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2.5万亿元。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会上表示:“目前,广东以制造业招商和总部企业招商两个方向为重点,同时出台了一套组合政策,例如在税收方面,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区域可享‘双15%’税收优惠政策。”

  “我们正在研究出台更大力度的外资支持政策,欢迎更多的跨国公司把总部落到广东。” 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进入2023年,一刻都没闲着。梳理政策、项目成为日常。”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开个好头!”

  1月9日和10日,浙江相继召开2023年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8+4”政策体系;全省2023年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工作部署会,部署全年重大项目投资工作。前者以高效集成的政策供给坚定发展信心;后者旨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

  目前,浙江已安排第一批791个项目,全年计划投资833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51个,续建项目540个。

  上海提出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2023年全年完成投资2150亿元,同时明确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

  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2022年上海经济走出了V型反弹,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5%以上,考虑了现实可能、发展需要和远近平衡。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足够支撑,也有足够信心。”

  激发活力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举措来看,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为新一年经济工作重点。

  目前,一系列面向市场主体,稳预期、强信心的政策工具已经“上线”。

  江苏、山东、四川多地发文促消费,支持小店、个体工商户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了26条举措,用以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文件指出,个体工商户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山东有个体工商户950多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67%,能带动3000多万人就业。

  南京提出实施“小店计划”,通过助力解决融资难、降低经营成本、支持小店线上数字化转型、开展特色小店试点示范等措施,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特色小店发展体系。

  无锡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企业,在店外摆位,支持打造夜市经济,助力城市烟火气回归。

  上海即将实施6.0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稳定外商发展的预期和投资的信心。

  “以上种种,反映了各地政府拼经济的坚定决心,这对于彰显我国优越的经营环境优势、坚持对外开放的意志,吸引更多国际高端投资、密切中外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预料,2023年将是向世界展示推动中外经贸合作、发挥我国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的一年,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提升。”曾刚说。

  “2023年的经济增长进程,总体来说上半年可能还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下半年的增速预计会比上半年更好一些。”钟辉勇说,“但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地方财政风险的化解等方面,需要通过推进人口、土地、央地关系等方面的制度调整,推进全国统一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市场建设,推进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交易市场的建立,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自主性,以此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

  曾刚预测,“从头部城市经济发力方向看,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健康、智能、能源、空间、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科技、金融、物流、贸易(电商)、房地产等服务业,特别是传统支柱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将成为2023年我国头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看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