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生态 推动微短剧精品创制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态,微短剧,精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30 14:20
文/杜迈南
微短剧市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内容创作逐渐多元。
上海电视节去年发起了“微短剧项目征集活动”,鼓励微短剧创作者开发不同形态的创新题材;今年,上海电视节首次举办上海微短剧大会暨白玉兰微短剧系列活动,旨在加强微短剧创作引导及精品创制的示范引领。
6月25日,首届上海微短剧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上海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大会现场还举办了上海微短剧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以及中文在线集团微短剧进驻上海签约仪式。
“政策+服务”组合拳力争3年推300部精品微短剧
对于推动微短剧打造精品力作,构建良好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提出以下几点期望:一是要坚持导向为魂,人民至上。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现象。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多彩生活中汲取营养,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二是要有精品意识,追求卓越。要以叫好也叫座为创作目标,既不曲意迎合,也不曲高和寡。要通过有质量保证的流量、有流量牵引的质量,使优质微短剧内容真正深入百姓心中。三是要关注生态构建,规范秩序。要注重微短剧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和持续优化,不断延伸微短剧产业链触角,积极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探索跨界融合协作,提升微短剧的社会关注度、参与度和美誉度。四是要注重科技赋能,培育创新。善用技术,鼓励创新,让微短剧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共振呼应,促进微短剧产业迈入更加欣欣向荣的新发展阶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表示,近年来,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广电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高度重视微短剧的发展。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部署要求,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全力推进沪产微短剧精品化发展,努力打造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其中,《大妈的世界》成为全国首批入选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的微短剧作品,也是2022年度广电总局网络视听优秀作品特别节目中唯一上榜的微短剧项目。2023年,在沪微短剧产业相关企业已逾200家,市场规模约55亿元。
为布局微短剧新赛道竞速新产业,打造网络文化消费新的流量高地,形成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广电局携手杨浦、松江、闵行三个区共同制定《关于上海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根据本次出台的微短剧产业政策,上海未来将从培育市场主体、加速产业集聚、精品内容引领、鼓励布局海外、优化审批流程等方面提出9条硬举措,以“政策+服务”组合拳,力争在3 年内推出30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壮大10家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空间集聚、主体丰富、创作活跃、科技赋能、服务精准、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
微短剧创作趋势
会上,业界多家知名公司对正在开发的微短剧项目进行展演推介和创作分享。大会还举办圆桌论坛,网络视听行业的代表就“微短剧产业发展和精品创作趋势展望”等话题展开讨论。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银河工作室负责人曹睿表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微短剧,整体消费数据越来越大,构成了整个产业的大盘。营销、培训、论坛等各行各业涌进微短剧,让整个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中所有人都能有较好的商业回报。”
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母公司枫叶互动副总裁南亚鹏认为,海外短剧市场目前仍是蓝海,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倍以上。南亚鹏建议,中国短剧“出海”可以跟一些海外头部平台合作,通过他们进行本土化拍摄改编。
“快手首部纯AI制作的短剧很快要跟大家见面了。”快手星芒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海月认为,AIGC技术能大幅提升短剧创作的生产效能。在内容上,要避免同质化。目前快手短剧日活用户已达到2.7亿,未来平台会更关注精品内容的选题、细分赛道的内容创新。
在柠萌影视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周元看来,短剧发展核心驱动力是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一切从用户出发,如果用户对短剧有很强烈的精品化需求,那么行业的驱动要素永远在那里。”
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完美宣言总经理陈宣表示,目前微短剧消费市场有三个明显特点:其一是内容信息密度大、情绪浓度高、情节强反转的作品,已经成为“刚需”;其二是用户黏性很强,微短剧消费时长在不断增加;其三是用户和创作者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
粒粒橙传媒短剧负责人杨菲表示,“广电总局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指导与大力扶持,为短剧精品化发展提供了引领和护航作用。整个行业在发展,‘精品化’一定不是口号,而是会成为创作者的门槛。同时,微短剧题材与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这是观众向我们传递的信号:微短剧要坚持改革创新,路才能走得越来越宽。”杨菲还提出要坚持自我表达,“很多短剧用户更在乎情绪价值的消费,他们希望能在内容中映射自己,抒发心声。我们创作短剧要不断地审视题材和内容,力求更好地与观众链接、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