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友好:创新是热爱,更是使命

  文/本刊记者 柯欣

  许友好,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他发明了变径流化床反应器,首创变径流化床催化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做到了“为人所不能为”并得到国际认可。他研发的基于变径流化床的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市场覆盖率高,在我国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防和民生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了推动我国炼油事业不断前进,许友好怀揣着对石油化工的热爱与执着,投身于催化裂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默默耕耘30余年。许友好的科研生涯与催化裂化技术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催化裂化反应中,微小的催化剂们如同勇敢的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与原料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优质产品,而自身却在此过程中耗尽了所有能量;失活的催化剂则在再生器中历经高温洗礼,重新焕发生机,继续投身于新的战斗。许友好便如同这些催化剂一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不断攻克难题,取得突破。

  站在巨人肩膀上 勇攀高峰不止步

  1988年,刚刚从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许友好,踏入了石科院的大门。恰逢院里正在进行一项催化裂化技术的研发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这一次的抉择,使得催化裂化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科研方向。

  中国的石油石化领域,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石化人的不懈拼搏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进步。20世纪90年代,在闵恩泽和陈俊武两位院士的引领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炼油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而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汽油、柴油的被动局面。

  许友好这一代科研工作者,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向科研的高峰攀登。自踏入石科院起,他便投身于自主创新的研发工作中。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许友好扎根一线长达10年之久。在这10年里,他潜心钻研,没有发表过任何论文或成果。为了将自己锻炼成一名真正的专家,青年时期的许友好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一线的工作中。他参与的每一个科研项目,都从头跟到尾,深入了解每一项工艺技术和装置的设计原理。不仅如此,当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线上时,他更是亲临现场,全天候跟踪,以便及时获取一手数据并处理工业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工作状态,常常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济南、海南、榆林……许友好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积累与努力,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许友好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催化裂化”,他对于专业的热爱,充分体现在他的创造之中。1998年,石科院共申请60余项专利,有10项来自许友好,其中包括1999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变径流化床”。

  30年前,许友好从工业实践中发现了一种分子筛可以使制得的丙烯浓度提高,然而却一直没有机会能让它进行应用实践。为此,他将此种方法写入自己所著的《催化裂化化学与工艺》中,希望能给他人带来一些参考。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中国石化青岛石化需要丙烯、丁烯和燃料油组分,便将30年前所发现的催化剂推荐过去。2021年,这家企业成功应用上了催化剂,由此开启了中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裂化新时代,为炼油低成本、低排放向化工转型提供了国际首创的技术。埋头一线10年,培养了许友好科学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及定量分析能力。

  30余年来,许友好共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10余件,获授权境外发明专利15族近百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次,获中国专利金奖1次、优秀奖2次,获省部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次,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次;独著《催化裂化化学与工艺》、合著《变径流化床反应器理论与实践》等6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文章100余篇。

  创新技术破茧而出“无人区”里啃“硬骨头”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但石油必须经过炼化,才能使用。催化裂化就是石油炼制的核心。以车用汽油为例。燃油汽车从诞生到现在已逾百年,为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每年消耗的超过1.3亿吨的车用汽油中,70%来自国产催化裂化装置。

  我国炼油厂生产汽油的装置构成与欧美国家明显不同。我国车用汽油主要来自低成本的催化裂化汽油。若按欧美国家模式生产汽油,则需斥数千亿元巨资新建更多的催化重整、烷基化和异构化装置。许友好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一种用于烃类催化转化的变径流化床反应器,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复杂催化反应技术。这一技术能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异构烷烃,从而使得异构烷烃含量大幅度增加,烯烃含量从原来的50%降低到20%以下,明显提高了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

  在石油科学的殿堂里,矢志不渝的石油精神是每一位科学家的信仰。如今,我国催化裂化技术已站在国际的前沿,而许友好正是这一辉煌成就背后的探索者之一。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他愿意继续向“无人区”进发,寻求新的突破。许友好对“无人区”的探索充满信心,他坚定地说:“我们的催化裂化工艺已经走过了辉煌的70载,从跟跑到领跑,我们实现了颠覆性的变革。现在,我们要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引领世界潮流,让其他国家向我们看齐。”在创新的道路上,虽然自由无价,但方向却至关重要。

  创新虽是自由的,但一定是有方向的。许友好带领团队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不断让催化裂化技术开枝散叶。近年来,许友好带领团队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推动催化裂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许友好带领团队完成了“绿色低碳的中国车用汽油质量升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课题研究,完全依靠中国自身的炼油技术力量,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汽油标准,开发出适应不同排放阶段汽油生产的国有技术及相应的技术路线,提供了汽油质量升级的中国独有技术解决方案。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汽油质量,也为全球环保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据了解,此项目持续至今已有20年的光景,累计创造的经济效益超千亿元。

  在科技创新的“无人区”里,每一个探索者都面临着孤独和寂寞的考验。但对许友好而言,市场对他成果的认同,便是他最大的动力来源。因此,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中,文化自信成为他不可或缺的支撑。他坚守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砥砺前行。

  许友好常常鼓励青年一代:“科技创新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摒弃一切浮躁与投机的心态。只有脚踏实地,将学术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具备才华与实力的科学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