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阿卡
- 来源:中国摄影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言,简单,词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8-28 16:36
我是一名阿卡族人(哈尼语,意为:哈尼族),但我在城市里出生和生活。和许多从小在外上学的少数民族一样,从小就接受现代教育的我,英语六级,C语言都能以很好的成绩通过,还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可当被问起是否会说本族语言时,竟只能从牙缝中挤出几个简单的词汇—“嚯扎”(意为:吃饭)、“唔玖多”(意为:喝水)……每每想起,心中不禁遗憾。
曾有一本名为《哈尼阿培聪坡坡》(书名意为:哈尼族先祖的迁徙)的书。这是一本根据哈尼族人古老的吟唱、口传整理而成的史诗,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哈尼先祖经过九起九落的艰难历程,从遥远的西北,迁至水草丰盛之地,再到南部雨量充沛的河谷的历史。而我的脑海里也会经常想象我的祖先们南迁的场景,心中也泛起不少疑问:为什么他们会最终选择这栖居于此?真正的阿卡族人在哪里?当年从北方来的阿卡族人是怎样与这块南方的土地相融?……直到2019年,我到云南西双版纳州一个哈尼族村寨驻村扶贫,在这里,我遇见了真正的“阿卡”。
初到山寨时,刚好碰上有哈尼族人家上新房,我原本只是想到现场表示一下祝贺,不承想在那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在城市中难以感受的温暖和情义。乔迁礼进行时,主人一家,男女老少,按照民族习俗将打包好的被褥、器具和炊具等物品从旧房屋中搬出,在亲友们的见证下走进新房。陆续到场的亲友们大多提着鸡,有的除了手中的鸡笼,背上竟还背着大包铺盖行李。经询问,主人家的一个大姐告诉我这些亲友是从很远的寨子一路步行来的,背上的行李就是她们晚上睡觉用的。听完大姐的话,我震惊了。平日里住在同一城市的亲友上新房,我们大多会去吃顿饭,距离远的也只是托人转送个红包以示心意。但在这大山深处,阿卡人们为了亲情可以用脚步丈量一座又一座山。
乔迁礼中还有一个祝福环节,主人家用鸡蛋和米饭捏成小饭团挨个递到亲友手中,同时叙旧问候,主客双方大多热泪盈眶。女主人的姐妹们还会用音响和话筒,用民族传统哭腔唱出对亲人乔迁的祝福,那声音质朴而动人。
哈尼族人有很深的自然崇拜,依靠南方自然环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忙之余,捉鱼、抓竹鼠是寨子里的娱乐活动。
寨子里曾有人捡到两个鸟蛋,孵化后发现是白鹇幼鸟便精心喂养,6个月后,着盛装举行了放飞仪式。那时我站在一旁看着他捧着白鹇鸟说了很多祝福的话,一吻作别,将其放归山林。传说古时哈尼族人南迁,在山高林茂的原始森林里迷了路,三天三夜也没走出去,头人也无计可施,族人们都在为迷路的事而愁苦。忽然,一只白鹇鸟出现,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飞走了又以同样的方式飞回来,反反复复。于是头人带上族人跟着白鹇鸟,翻过了三座大山,跨过了五条溪流,最终在白鹇鸟的指引下走出了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从此,哈尼族人将白鹇鸟视为神鸟供奉。
传统的哈尼族认为,人和万物一样,物质消亡了,灵魂就会回到祖先那里团聚。每当有家庭成员去世,同一家族的哈尼人会放下手中忙碌的生计从各处赶回。仪式一般举行3天,悲伤的氛围并不浓,倒是因族人久别重逢的喜悦平添了一些欣喜。棺上方会有一根竹竿,到访的亲戚都会拿身上的一样东西挂到竿上。主持仪式的龙巴头告诉我,哈尼人死亡后,已故的祖先们会到家里接亡灵回到森林深处,当祖先来到,竹竿上挂的衣物就会让祖先知道家族里还有很多人活着,人丁兴旺,不用担心……
哈尼人也有很深的感恩情节,外嫁他乡的哈尼姑娘在70岁后要带领儿孙回到养育自己的地方感恩长辈,这个仪式称为“回门”。因将“回门”的一方会于清早杀猪,将猪头和猪腿等部分带回老人的出生地赠与亲友,所以“回门”仪式也被称为“背猪头”。“回门”的老人一般会在出生地与亲友相聚2至3天,逐一表达对亲人、故土的思念和感谢。
在驻村工作中,我无数次走乡串寨。节日里,男女老少虔诚的仪式让我感动,族人们祝福的哭唱让我红了眼圈。而在这西南角落里的数百个日夜,我也渐渐找到了心中那个期盼已久的阿卡少年。
2020年中旬我成为了一名父亲,儿子皮肤随我—古铜的阿卡色。
